为青春编织安全网 放手让孩子面对挑战
为青春编织安全网 放手让孩子面对挑战
青春期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这段从童年迈向成年的过渡期,一般在10至19岁之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青少年在该阶段像按下“加速键”,不仅身体快速成长,心理也逐渐迈向独立,情感世界愈发复杂。这种变化渗透各层面:从思维到面对复杂社交关系的探索,再到与外界互动的调整。对许多父母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本难懂的“密码书”,如何打开孩子的内心,与他们真正有效沟通,成了一项既挑战耐性又需要智慧的课题。
新加坡非营利艺术组织佳伟艺术(Gateway Arts)最近通过舞台剧“12 Going On 13”,反映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及面临的挑战,不仅引起观众共鸣,还为家长提供新视角,助他们更理解自己的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挑战
青春期孩子面临多重挑战。身体上,他们快速长高,荷尔蒙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发育会影响自信心。社交上,同伴关系的变化和复杂的朋友圈让他们感到压力,特别是须要同时应对网络和现实中的社交场景。心理上,他们在探索自己和寻求独立时,变得更敏感,也更容易因为批评而自我怀疑。在新加坡,学业压力和社媒的影响会让这些问题更严重,加重他们对融入群体和达标的焦虑感。
家长的常见误区
家长在应对青春期孩子问题时,常犯的一些错误包括试图控制孩子情绪。过度控制可能让孩子变得退缩或更叛逆。父母应该学会认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去“消灭”他们的情绪。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误解孩子行为的变化,例如把他们的情绪波动或变得内向直接归结为叛逆。其实,这些行为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孩子感到压力大或焦虑。如果家长过度反应或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会觉得自己被误解,这对亲子关系伤害很大。
还有些家长喜欢用自己的经历和孩子的处境作比较,说“我那时候更难”,这些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被轻视,沟通也会因此受阻。
过度保护也是个问题。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遇到问题,就急着介入帮他们解决。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可能妨碍孩子培养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相反,允许孩子面对一些挑战,同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顺利度过的关键在于培养韧性,这是一种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而成长的能力。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重视,他们更能适应学业、社交或生活中的挑战。要培养抗压能力,可通过教他们解决问题、鼓励反思,以及提供安全的表达空间。同时,一个由家人、朋友和可信赖成年人组成的支持网络,也能帮助孩子以更健康的方式应对困难。
家长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
作为父母,我们想避免孩子犯错,但有时唯有放手,他们才能成长。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如何应对压力,孩子会看在眼里。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学会以健康的方式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多觉察自我情绪,确保有足够休息,多关注健康,并建立良好友谊。当我们营造安全的情感环境并以身作则时,孩子会明白,无论学校压力多大,家永远是最温暖的依靠。
艺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戏剧的独特之处在于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观众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发共鸣,也让父母通过孩子的视角更了解他们。我们希望观众带家人一起观看后,能开启心理健康的讨论,让情感沟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这能启发家庭找到新的对话方式,我们的目标就达成了。
本文原文来自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