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泛海退市背后:资本市场的自我净化
*ST泛海退市背后:资本市场的自我净化
2024年2月7日,昔日千亿市值的地产龙头*ST泛海正式摘牌退市,成为新年第一家退市的地产巨头。这家曾风光无限的上市公司,最终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而触发退市条款,以19.75亿元的总市值黯然离场。
*ST泛海的退市之路,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2024年,A股市场共有55家企业被迫或自愿选择退市,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主板退市企业数量最多,深主板28家,沪主板15家,创业板也有6家。从退市原因来看,34家公司因股价低于面值退市,13家因其他不符合挂牌情形,1家因连续三年亏损,另有1家因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而退市。
这一轮退市潮的背后,是退市制度的持续完善和严格执行。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交易所随即修订相关退市规则。新规则进一步提高了退市标准,加大了对绩差公司的退市力度。例如,主板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标准从1亿元提高到3亿元,主板A股的市值退市标准提升至5亿元。同时,新增了大股东资金占用、内控缺陷等规范类退市情形,并降低了财务造假退市标准,新增连续3年造假直接退市的规定。
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为退市常态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具体措施包括: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优化市场环境,提高市场包容性和适应性。这些改革举措旨在构建更加健康、透明、高效的市场生态,推动上市公司优胜劣汰。
专家指出,退市常态化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通过动态出清低质量、高风险的“问题公司”,使优质公司获得更多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其次,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能够优化市场定价机制,使估值体系更加合理,减少过度炒作现象。最后,退市制度的完善能够提升市场治理效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然而,退市常态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投资者保护问题。据统计,退市公司中超过六成存在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和市场各方正在积极构建投资者保护机制。一方面,通过诉讼、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投资者提供赔偿救济渠道;另一方面,推动建立行政罚没款优先用于投资者民事赔偿的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ST泛海的退市,不仅是其自身经营不善的结果,更是资本市场自我净化、优胜劣汰的体现。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加速迈向成熟。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更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