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社工站:基层服务的“新引擎”
威海社工站:基层服务的“新引擎”
2024年,威海市实现了72个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成为点燃基层服务的“新引擎”。这些社工站不仅补充了政府公共服务,还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汇聚起基层治理的新合力。
全覆盖布局,构建基层服务新体系
威海市坚持系统谋划,推动志愿服务有序开展。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86.1万人,志愿服务团队9419支,年开展活动近5万场次,“志愿威海”服务平台志愿者活跃度达到60%。各区市、开发区结合实际,立足社区,围绕暖“新”行动、党员志愿服务、“五为”志愿服务、服务重点工作、基层治理、文明实践、应急救援等方面设计策划了近400个志愿服务项目。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特色社会工品牌
威海市深耕“社工+志愿”模式,构建“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服务模式。今年以来,创新实施了“志愿伙伴”计划,面向专业社工招募首批50名社区志愿服务导师,深入各社区策划指导志愿服务项目83个,打造“社工+志愿”社区试点30余个。
在环翠区环翠楼街道东北村社区,社工站打造了“环小蜂”志愿服务品牌,以“暖新”换服务,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志愿服务。社区吸纳社工、骑手、商户等成立“环小蜂”志愿服务联盟,与300余家商户和200余名骑手签订协议,围绕“诚信经营”“社会治理”“志愿活动”“安全教育”建立四大类20项志愿服务清单。
聚焦重点群体,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在文登区,社工站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服务。2024年以来,区民政局累计建成并运营农村幸福餐桌213家,推广的“睦邻互助+N”养老模式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同时,文登针对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创新实施“5色卡”服务机制,精准对接1.2万多名特殊困难老年人。
在儿童关爱方面,社工站整合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和资源,参与“威海红帆·益路文暖”公益创投活动实施,资助开展“文暖你·一帮到底”“七彩虹·益童成长”“爱之翼·温情续航”等12个公益项目,受益人数超过3500人。
完善保障机制,激发志愿服务活力
威海市注重阵地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业态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党员活动驿站等阵地,打造志愿服务场所。同时,注重供需匹配,按照“需求出发、细微入手、服务定制”思路,整合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资源,以“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点对点”精准对接服务。
在激励保障方面,威海市用活信用激励措施,构建以正面激励为引导的信用积分应用体系,将志愿服务活动时长与个人信用积分实时挂钩、即时折算,志愿者按照积分等级享受贷款免担保、免费乘公交等386项优惠。
威海市社工站的全覆盖和创新发展,不仅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更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未来,随着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创新,社工站必将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