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孩子的居家安全与心理健康
疫情下孩子的居家安全与心理健康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孩子们进行线上学习成为常态。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还要注意孩子的居家安全教育,防止触电、中毒、烫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接纳他们的情绪变化,保持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鼓励孩子通过线上方式与朋友互动,增强心理支持。这些措施不仅能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居家安全教育
用电安全
- 避免私拉乱接:不随意改动电路,防止短路引发事故。
- 正确使用电器:湿手不碰电源,用后断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 儿童防护:插座加装安全塞,防止触电。
防火安全
- 规范吸烟行为:不在床上吸烟,烟头妥善处理。
- 厨房安全:烹饪时人不离岗,电器和燃气使用后及时关闭。
- 通道畅通:保持逃生路线无阻,定期清理杂物。
用气安全
- 通风良好:使用燃气时开窗透气,防止中毒。
- 检查设备:定期维护管道和阀门,发现泄漏迅速切断气源并撤离。
儿童居家安全
- 危险物品管理:药品、刀具等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 阳台防护:安装护栏,避免跌落风险。
- 饮食安全:防止儿童边玩边吃导致窒息。
疫情期间特殊注意事项
口腔卫生防护:隔离和清洁是关键,勤洗手,多通风。儿童不建议与有外出经历的大人一起洗漱,洗手先大人,后儿童,刷牙先儿童,后大人。刷牙会造成口内细菌气溶胶的风险,所以每个人洗漱后都要做洗漱间的空气台面消毒。注意在洗手洗脸完成之后再刷牙。
避免共用、混用漱口杯和牙膏,家里的漱口杯应该分开使用,并及时清洁。家里有隔离病人时,洗漱用具还要保持干燥,远离卫生间洗漱间,并分开放置。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该使用不同的牙膏,6岁以前建议选用无氟儿童牙膏,待到换牙期时改用含氟儿童牙膏。含氟牙膏内的氟离子可以有效强化牙齿的结构,但若家长不做好监督工作,小朋友们将香香甜甜的牙膏误吞误咽,也会造成肠道和生长发育的疾病哟。
不同出牙时期的儿童应该使用不同的牙刷。未出牙时家长需在喂奶后喂清水;上下各长2-4颗牙时选取硅胶指套牙刷,由家长帮忙刷牙;上下各长4-6颗牙时,选用刷头小、刷柄粗、刷毛软的硅胶牙刷;上下各长6-10颗牙时开始使用带刷毛的牙刷;20颗乳牙长齐至全部恒牙萌出时,选取刷毛软硬适中、富有弹性、毛头经磨圆处理的牙刷。
6岁以下的儿童刷牙的方法、力量、时间不到位,建议由家长帮助刷牙,或在一旁监督孩子刷牙。
戴有儿童矫正器的小朋友更要注意:
- 少吃零食、骨类或硬壳以及易粘食物;
- 摘取矫治器前一定要先洗手,矫治器取下后不乱放,清洗后选用密闭的器具装好,避免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沾染,重新戴入前一定要清洁口腔,使用义齿清洁剂消毒清洗矫治器,避免矫治器细菌的滞留。
- 若非发生急性牙髓炎、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外伤等口腔急症,建议暂缓口腔治疗。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相比,具有其特殊性,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操作,通常会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以及龈沟液。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最主要传播方式就是飞沫传播,在医院暴露的环境中,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传播给抵抗力较低下的儿童。儿童的颅颌面部尚处于发育过程中,很难有合适的外科医用口罩或是防护口罩做到面部严密的封闭,佩戴过紧口罩造成的呼吸困难也会使儿童的肺部受到影响。此外,儿童本身对口腔治疗具有恐惧感,长时间的哭闹会减弱口罩的防护效果。在口腔治疗中,涉及到的医疗仪器包括高速涡轮手机、低速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磨光机等,形成的气溶胶体系,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情绪管理
父母的情绪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在疫情期间,父母需要:
- 保持情绪稳定:及时觉察和调节自己的焦虑恐惧,在孩子面前尽量呈现出稳定、积极而有力量的一面。
- 规律有序的生活:保持作息规律,生活有序而稳定,有意识的安排学习、室内锻炼、家务劳动、亲子游戏等。
-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病毒健康宣教,并给予希望:使用绘本故事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疫情,减少恐惧感。
鼓励情绪表达
鼓励孩子以他们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情绪感受:利用假期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情绪绘本如《我的情绪小怪兽》,帮助孩子识别和命名“害怕,恐惧,开心”等各种情绪;通过绘画涂鸦的方式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允许孩子哭泣和表达恐惧,帮助儿童认识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特殊时期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儿童,给予爱和照顾。
亲子正念练习:通过静坐、腹式呼吸等方式帮助孩子放松;使用“爱与慈悲的练习”作为每一天的结束,这可以教会孩子关心他人的幸福安康,当然也包括他们自己。
学习新加坡经验
- REACH模式:通过多方联动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
- 信息化手段:利用在线平台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如心理咨询热线、在线课程等。
结语
疫情期间,孩子的居家安全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家长需要在做好物理防护的同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通过建立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心理氛围,帮助孩子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