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刘老师”看护理职业成长之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刘老师”看护理职业成长之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全国护理业界的先锋,在护理职业发展上有着卓越表现。现任护理部主任蒋艳通过构建“四轨五阶梯”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帮助每位护士实现自我成长,并探索临床护理专家角色,适应时代需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护理质量,也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贡献力量。
华西医院护理部:百年积淀,引领护理教育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的历史可追溯至1915年,由加拿大人梅素英创立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经过百年发展,华西护理学院已成为教育部、卫生部布局在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高等护理人才及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基地和护理临床、教学、研究、管理中心。
华西护理学院拥有完整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开设本科、研究生、全英文课程40余门。自1993年以来,已向全国输送护理高端人才两千余人。在教育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华西护理学排名名列前茅,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中国科技量值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
“四轨五阶梯”:创新护理职业发展路径
为了帮助护士实现职业成长,华西医院创新性地提出了“四轨五阶梯”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这一模式将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分为四个轨道: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每个轨道又细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形成一个系统的职业发展体系。
这一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护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为护士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无论是倾向于临床实践,还是对管理、教育或研究感兴趣,都能在华西医院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刘老师”的成长之路:从护士到护理专家
“刘老师”是华西医院众多优秀护士中的一员,她的成长经历正是华西医院护理职业发展体系的生动写照。从一名普通护士起步,刘老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步成长为护理领域的专家。
在华西医院,像刘老师这样的护理人才不在少数。据统计,华西医院现有高级职称专家62人,包括博导5人、硕士生导师2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这些护理专家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提升护理质量、推动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科研驱动护理创新
华西医院护理部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依托四川大学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科技创新基地等研究平台,以及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护理研究。
近年来,华西护理团队获得纵向科研项目67项、国际合作项目18项,科技成果奖15项,专利46项。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香港赛马会捐资2亿元在四川大学建立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其中投资2000多万构建灾害护理学科,发展了我国也是华夏地区第一个灾害护理本科、硕士、博士课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灾害护理研究中心。
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护理人才
华西护理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高端合作,先后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爱尔兰、丹麦、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护理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丹麦VIA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换项目,并于2005年12月成为拥有两岸四地86家成员院校的“华夏高等护理教育联盟”创办院校之一,2011年成为该联盟主席单位。
通过这些国际合作项目,华西护理学院不仅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平台,培养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护理人才。
展望未来: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华西护理学院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川大风格、华西烙印”的研究型护理学院为愿景,以培养具有中国自信、理想信念坚定、职业道德高尚、专业能力拔尖、创新意识强烈、胸怀视野宽广的护理卓越领军型人才为宗旨,全体华西护理人锐意进取、勇毅笃行,为实现世界一流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进!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指引下,华西医院护理部将继续深化护理职业发展体系改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