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合同诈骗行为的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合同诈骗行为的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6law.cn/laws/3741411.aspx

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通常具有以下表现:

一是虚构事实。通常指诈骗者编造或歪曲实际情况,以此欺骗受害者,使其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错误决策。例如,谎称拥有大量工厂设备可供出售并签订买卖合同,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些设备。

二是隐瞒真相。与虚构事实不同,隐瞒真相更多地表现为信息的不完整披露。比如,想出售一辆发生过严重事故的二手车,并在合同中不提及该事故情况,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

三是没有履行合同能力而签订合同。一些不法分子根本没有能力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却通过签订合同骗取他人财物。例如,一个没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能力的小作坊,与他人签订大额生产订单合同,收取预付款后却无法履行。

此外,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或者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也属于合同诈骗行为。一旦构成合同诈骗罪,将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诈骗行为的处罚并不以是否有合同为必要条件。关键在于行为是否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诈骗行为的处罚,主要依据诈骗数额及犯罪情节来确定:

  1. 若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即使没有合同,如果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且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同样会按照诈骗罪的相关规定进行惩处。司法机关会综合各种证据,包括聊天记录、证人证言、转账记录等,来认定诈骗事实和确定处罚。

防范合同诈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签约前谨慎调查。了解合作方的基本信息,包括注册地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等,核实其真实身份和经营状况。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实地考察、向相关机构或人员了解等方式,确保合作方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和诚意。

二是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对合同的关键条款,如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要认真审核,确保条款明确、具体、无歧义。避免出现模糊不清或容易引发争议的表述,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合同漏洞进行诈骗。

三是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果合作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要求提前支付高额定金、以各种借口拖延履行合同等,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调查和沟通。

四是保留相关证据。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要注意保存好各种往来文件、票据、聊天记录等证据,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