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青岛:走进63栋绝美老建筑
丈量青岛:走进63栋绝美老建筑
“丈量青岛:走进63栋绝美老建筑”文旅公益行活动近日在青岛启动。此次活动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旨在展示青岛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让市民游客在漫游老城区的同时,阅读老建筑,穿越百年史,全方位感受青岛的城市文化内涵。
63栋老建筑:青岛城市记忆的见证者
此次活动精选的63栋老建筑,每一栋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其中,既有德国殖民时期的建筑,也有中国近代建筑的精品,共同构成了青岛独特的城市风貌。
栈桥:青岛的城市地标
栈桥及回澜阁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状,最南端处筑有双层双檐琉璃瓦覆顶的两层八角亭名为回澜阁,素有“长虹远引”之誉,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
德国总督府旧址:德国殖民时期的象征
德国总督官邸旧址,建筑风格为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德国风格建筑,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天后宫:青岛民俗文化的载体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天后宫)为四合院式二进院落。前院正中为戏楼,重檐歇山式建筑,左右分别有钟楼、鼓楼;后院正中为天后殿,硬山顶建筑;另有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山门等附属建筑。
花石楼:八大关的明珠
花石楼背靠八大关,建于1930年,面临第二海水浴场,风景独特,环境优美。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塔楼顶部为雉堞式女儿墙。蒋介石、陈毅、董必武等历史名人均在此居住过,这里也曾是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
圣弥厄尔教堂: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青岛圣弥厄尔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但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
八大关:万国建筑的博览园
八大关是青岛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因汇聚了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里的建筑多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近代建筑的精品。
保护与利用:让老建筑焕发新生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青岛市编制了《山东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并获国家文物局批复。该方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旨在将青岛老城建设成为彰显青岛历史文化价值和风貌特色的文物保护管理示范区域。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徐飞鹏表示,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重要任务。青岛市以示范区建设为着力点,向更高标准、更好水平精准发力,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领域创新发展,推动青岛全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邱玉胜表示,山东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范围位于青岛老城南部滨海区域,是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风貌的集中区。《实施方案》立足于青岛文物资源禀赋,提出切实的发展路径,坚持单体与整体相结合、保护与发展相适应、共建与共享相促进的原则,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资源价值、开展整体保护更新、创新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等方式,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赋彩色人民美好生活。
城市漫步:感受老建筑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老建筑,小红书上分享了多条citywalk路线和拍照攻略。例如,从天主教堂出发,沿着中山路漫步,途经德式建筑群,最后到达栈桥;或者从银鱼巷出发,经过大学路、龙江路等地标性建筑,最终抵达小青岛。
“丈量青岛:走进63栋绝美老建筑”文旅公益行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城市漫步,更是一次穿越百年的文化之旅。通过专家讲解和实地探访,市民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青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魅力。这些建筑不仅是青岛的地标,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城市记忆,诉说着百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