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离婚案:自媒体账号如何分割?
苏敏离婚案:自媒体账号如何分割?
2025年1月27日,知名网红“房车阿姨”苏敏正式宣布离婚,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婚姻生活。这场备受关注的离婚案不仅涉及传统财产分割,更牵扯到自媒体账号这一新型财产形态的归属问题,引发了公众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广泛讨论。
自媒体账号:新型财产引发分割难题
苏敏的抖音账号拥有270万粉丝,半年内直播40场,通过带货和广告获得了可观收入。在离婚过程中,她面临一个两难选择:要么支付50万元给丈夫,要么通过法律途径分割财产。最终,她选择支付16万元以换取自由。
这一决定背后,是自媒体账号作为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问题。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标志着虚拟财产正式纳入法律保护范围。
法律困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博弈
虽然《民法典》承认了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但对于具体分割方式,目前尚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在苏敏的案例中,最大的争议在于:账号是她个人经营的成果,还是应该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从法律角度分析,如果账号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注册并运营的,且带来了经济效益,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时,应当考量双方的实际投入,一般将账号归属于主要运营方,但需要对另一方进行经济补偿。
16万元:经济补偿的合理性探讨
苏敏选择支付16万元以换取离婚,这一数额是否合理?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取决于多个因素:
账号的注册时间:如果账号是在婚姻期间注册的,那么其增值部分应该被视为共同财产。
双方的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资金。虽然苏敏是主要运营者,但不能忽视丈夫在婚姻期间对家庭的其他贡献。
账号的当前价值:这需要专业评估,包括粉丝数量、商业价值和未来收益预期。
从这个角度看,16万元可能是双方在律师建议下,基于账号价值和共同财产分割原则达成的妥协。
启示:个人财产保护与法律完善
苏敏的案例揭示了法律调解中经济补偿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个人自由与财产分配之间平衡的关注。对于类似案件,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明确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虚拟财产的界定和分割标准。
重视经济补偿机制:在处理虚拟财产分割时,应充分考虑双方的实际投入和贡献,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
提高个人财产保护意识:在婚姻关系中,个人应增强财产保护意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必要时可通过婚前协议等方式明确财产归属。
苏敏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都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而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公平、公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