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气专项揭秘:非金属氧化物污染真相
江苏气专项揭秘:非金属氧化物污染真相
202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省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5年版)》,进一步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改革,强化环评源头预防体系整体效力。这一政策的出台,彰显了江苏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非金属氧化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江苏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盐城市为例,通过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6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27.7微克/立方米,降幅达57.4%;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从2013年的68.8%提升到83.4%,提高14.6个百分点。
然而,非金属氧化物污染问题仍不容忽视。氮氧化物(NOx)作为主要的非金属氧化物之一,是形成PM2.5和O3的重要前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根据《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到2025年,该市NOx排放总量需比2020年下降10%以上。
污染来源与影响
非金属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等。在工业领域,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是氮氧化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例如,靖江市道晟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密滑动轴承生产建设项目,其熔炼、浇注等工序均会产生氮氧化物。为应对这一问题,项目采用了中频感应熔炼炉等先进设备,并严格落实废气治理措施,确保各类废气的处理效率达到相关要求。
在交通领域,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氮氧化物的重要来源。南京市在推动交通结构绿色清洁运输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等。通过“公铁水”联运等方式,持续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治理措施与成效
为有效控制非金属氧化物排放,江苏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南京市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8微克/立方米左右,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完成省下达减排目标。方案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能源结构清洁低碳、交通结构绿色清洁等多个方面提出30项具体指标任务。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江苏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稳步推动传统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同时,优化含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能源结构方面,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在交通领域,通过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和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减少移动源排放。
未来展望
尽管江苏在非金属氧化物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污染源也可能出现。因此,江苏需要继续完善环境政策体系,加强执法监督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以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总体来看,江苏在非金属氧化物污染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和多方联动,江苏正朝着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的美好愿景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