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春纪事 | 我的青春我做主系列——悦纳自我,向阳而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春纪事 | 我的青春我做主系列——悦纳自我,向阳而生!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2957152_121124780

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本质上是解答“我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答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只有当自己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才能按自己目标的角色要求自己,塑造自己。因此,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帮助青少年学会悦纳自己,用发展的眼光面对未来的自己,至关重要。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的是对自己各方面认识和观念的总和,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我的觉知。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灵我三个阶段。

健康的自我意识可以让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己,进而促进自我发展以及与他人的交往,认识到自己的独特,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

青少年认识自我的途径

根据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

心理学家库利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青少年的一面镜子。当然,他人评价这面镜子并不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一次评价就形成了,而是青少年在周围人的一系列评价中概括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定的评价,这些评价成为自我评价的基础。

根据与别人的比较认识自己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评价是通过与他人能力和条件比较而实现的。例如,一个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某次数学考试考了68分,拿到分数的时候虽然有点难过,但当他得知平时与他排名差不多的另一名学生也才考了65分,便稍微释然,恢复了一点自信。

根据自我分析认识自己

自我评价不是完全以他人评价为根据,而是需要通过自我分析来完成的。自我分析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有效手段,青少年在不断的内省和自我探索中脱离旧我、认识新我。在此过程中,青少年对自己所经历的成功和挫折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与教训,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反思,逐步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促使自己把握生活的方向。

根据与自我期望对比认识自己

青少年的自我认识还取决于自我期望,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的青少年,容易出现自我评价较低的现象;而对自己要求低的青少年获得一点成功,就容易得到满足,自我感觉良好,出现自我评价较高的现象。

悦纳自我

若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会形成自我认知偏差,出现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

青少年自我认知偏差的表现

  1. 社交上会表现出自卑,经常批评或嫉妒他人;
  2. 不懂得体谅他人;
  3. 爱抱怨、争辩,过于敏感;
  4. 不善于做好听众,不听取他人意见;
  5. 容易屈服、依赖,情感容易受到伤害;
  6. 拼命想获取权力、优越感,进而想控制别人;
  7. 感到自己软弱但无法克服心理障碍,缺乏动力,无法超越自己。

青少年如何悦纳自我?

  1. 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有的青少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认为自己不像他人那样聪明、漂亮或灵活,总感到不自信。其实,那是因为没有客观看待自身,忽视了自身的价值。青少年需学会恰当地认同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既正视自己的短处,也要肯定自己的长处,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扬长补短。

  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而存在于人们的奋斗过程之中。成功的果实往往在艰辛的努力中慢慢成熟,而且常常要建立在许多失误和挫折的考验之上。青少年要明白,失败不是永恒的状况,而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应当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管成败,都要做乐观、洒脱、开朗的人。

  1. 适时向外界寻求帮助。

在察觉自身产生认知偏差又难以自我矫正时,青少年可通过心理咨询、亲职引导、朋辈帮助等渠道,从专家、父母、老师、朋友的角度,健全完善自我认知水平,帮助并鼓励自己健康成长。

家长该如何做?

  1. 启发孩子转换看问题的角度。

当孩子因为某些自己暂时无法改变的现状而情绪低落、消沉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转换角度,将不足转化为待提升的方面,用更加阳光的心态面对。

  1. 帮助孩子发现具象化的问题。

如孩子的行为习惯不佳,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加强对行为习惯的塑造,通过悉心引导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时,能够从心底里自信地认为“原来我做到了这么多”“我还能找到更多方法完善自己”,从而逐步悦纳自我。

  1. 引导孩子挖掘自己隐藏的潜能。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步设立目标,并督促其不断挑战自己,实现目标,将潜能转化为优势,鼓励孩子拥有更积极的心态,勇敢地说出“我能行”。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回答“我是谁”的过程,青少年应逐步增强自我认识的准确性、主动性,平衡“积极自我”和“消极自我”之间的张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建构正确的自我认知观,悦纳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