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血压管理迎来新突破!
农村高血压管理迎来新突破!
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攀升,2018年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7.5%。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已超过城市,且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团队开展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为农村高血压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背景与设计
CRHCP项目始于2018年,研究团队在我国326个村庄招募了33995名4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这些患者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且未接受治疗。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由村医主导的多方面干预,包括制定治疗方案、监测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和监督服药等;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治疗。
研究发现
经过4年的随访,研究结果令人振奋:
- 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干预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低25%,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
- 对于6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干预组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6%,中风风险降低36%,心衰风险降低6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46%。
创新与意义
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基层力量的充分利用:通过培训村医来实施干预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综合干预模式:不仅关注药物治疗,还重视生活方式改善和患者教育,形成全方位的管理模式。
明确的治疗目标:将血压控制目标设定为130/80 mmHg以下,并通过持续监测确保达标。
长期随访与评估:研究持续4年,充分验证了干预措施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启示与展望
CRHCP项目的成功为我国农村高血压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
村医是关键力量:通过培训和赋能,村医完全有能力承担起高血压管理的重要职责。
强化降压策略可行: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的目标在农村地区同样可以实现。
综合干预效果显著: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远远不够,必须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和患者教育。
可持续性强:这种模式不需要大量额外资源,易于在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推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CRHCP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农村地区高血压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全球医疗资源不足地区的高血压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我们期待这一模式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提高我国整体高血压控制水平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