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备货季遇上供需失衡:排骨价格走势与养殖户应对之道
春节备货季遇上供需失衡:排骨价格走势与养殖户应对之道
随着春节临近,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然而,近期全国多地排骨价格却呈现下跌趋势。据云南省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月13日至19日,全省排骨平均零售价格为35元/公斤,环比仅上涨0.6%。而在广东汕尾市,排骨零售价在27-30元/斤之间波动,整体走势平稳。
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当前生猪市场的复杂供需关系。从供应端来看,2025年1月以来,国内生猪出栏价格持续下跌,截至1月22日已降至15.5元/公斤,较2024年底下跌近1元/公斤。据洛阳养殖户李详介绍,为赶在节前最后的需求节点出货,他计划在三天内集中出栏5000头猪。
然而,与养殖户预期相反的是,节前集中出栏反而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上海钢联生猪分析师王艺霖表示,当前供需博弈激烈,虽然刚需增加,但养殖端出栏增量更大,整体趋势仍向下。据统计,1月份以来国内市场猪肉价格先涨后跌,截至1月21日全国前三等级白条猪肉均价已跌至20.73元/公斤,较月初高点下跌0.7元/公斤。
面对市场供需失衡,政策层面已开始积极应对。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提出,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3900万头左右,并根据猪肉消费和生猪生产效率变化动态调整。同时,方案还建立了三级预警机制,当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85%-92%或105%-110%区间时,将启动相应调控措施。
对于养殖户而言,如何在市场波动中求生存成为当务之急。专家建议,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信息,灵活调整出栏策略。例如,合理安排出栏时间和体重,避免盲目压栏惜售。同时,通过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提高整体育种效率。此外,降本增效仍是关键,养殖户需要不断优化养殖模式,提升竞争力。
展望后市,虽然春节前猪肉价格可能在需求拉动下小幅反弹,但整体走势仍不容乐观。预计节后市场将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养殖户需做好长期应对准备。在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生猪产业有望逐步回归理性发展轨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稳定和优质的猪肉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