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结核分枝杆菌
认识结核分枝杆菌
世界结核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或译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定于每年的3月24日,是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
结核菌仍旧是地表最强的“潜伏者”,全球1/4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也就是说近20亿人的体内都有或者可能有结核菌,称为“潜伏感染”,其中,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没扛住”,成了新发的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主要包括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分枝杆菌、鼠型分枝杆菌和非洲型分枝杆菌。其中人型、牛型和非洲型为人类致病菌,鼠型分枝杆菌不引起人类的结核病,主要引起鼠类的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菌体细长略弯曲,大小约1~4μm×0.4μm,呈单个、分枝状或团束状排列,无鞭毛、无芽胞,有菌毛,不产生内外毒素。在电镜下可以看见菌体外层有一层较厚的透明区,是微荚膜,在静置培养状态下和感染机体时容易成。因细胞壁脂质含量高,染料难以进入,普通染色法不着色,一般用齐尼抗酸染色法可呈红色,因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故结核杆菌又称抗酸杆菌,但抗酸杆菌并不一定是结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的易变性
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及耐药性等变异。在陈旧病灶和临床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形态可呈不典型的颗粒状、串珠状、短棒状、长丝形等。结核分枝杆菌在一些抗生素、溶菌酶的作用下,可失去细胞壁成为L型细胞。培养的菌落可由粗糙型变为光滑型。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等药物较易产生耐药性变异,出现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如何杀灭结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脂质,故对乙醇敏感,在70%乙醇中2min死亡。此外,脂质可防止菌体水分丢失,故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粘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d,在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敏感,在液体中加热62~63℃15min或煮沸即被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对紫外线敏感,直接日光照射数小时可被杀死,可用于结核患者衣服、书籍等的消毒。
2024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没有结核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