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子:农田里的“小霸王”
香附子:农田里的“小霸王”
在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中,有一种植物以其惊人的繁殖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位居榜首,它就是香附子。这种原产于印度的多年生莎草类植物,如今已在全球92个国家泛滥成灾,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威胁。
危害性与生长特性
香附子(学名:Cyperus rotundus),又名莎草、旱三棱、雷公头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喜欢生长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尤其在砂土地上发生较为严重。香附子的繁殖能力极强,其地下块茎、根茎、鳞茎和种子都能产生新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2-3天即可出苗,一株接着一株,连绵不断地生长。
这种杂草不仅与农作物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影响作物生长,还是白背飞虱、黑蝽象、铁甲虫等多种害虫的寄主。更令人头疼的是,香附子的地下块茎生命力顽强,即使地上部分被清除,地下块茎也能在一周内重新萌发,继续危害作物。
防治难点与方法
香附子的防治难点在于其复杂的繁殖方式和顽强的生命力。其块茎、根茎、鳞茎和种子都能繁殖,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也能存活。因此,防治香附子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其地下部分。
人工防治
对于小面积的香附子,可以采取人工防治的方法:
- 在耕地或中耕松土时,人工捡拾土中的香附子块茎,带出田间晒干焚烧,以减轻其块茎繁殖的危害。
- 在7-8月份香附子开花结籽期(种子未成熟前),拔除整株或割去地上部分的茎和花序,减少种子落地,从而减轻其靠种子繁殖的危害。
化学防治
对于大面积的香附子,可以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治。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玉米田:
- 二甲四氯:一般在玉米5-6叶期使用,注意用药安全。
- 灭草松:在玉米4-6叶期使用,温度较高时效果好。
- 二甲·唑草酮:在玉米5叶后使用,注意高温下的药害风险。
- 氯吡嘧磺隆:在玉米3-5叶后使用,死草彻底但速度慢。
- 草甘膦:在玉米10片叶子以后,采用定向喷雾方式使用。
果园:
- 二甲·灭草松
- 草甘膦
- 草铵膦:定向喷施,注意不要喷到果树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香附子已经形成球茎,市场上许多除草剂对其基本无效。因此,防治香附子必须及早用药,科学用药,否则不仅不能根治,还可能造成药害。
药用价值
尽管香附子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但其干燥根茎(即香附)在中医药中却是一味重要的药材。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胸胁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α-香附酮、β-香附烯、香附烯、香附酮、广藿香酮、香附醇、香附子酮和异香附子酮等,具有镇痛、抗氧化、抗抑郁等药理作用。
香附子这种植物,既是农田里的“小霸王”,又是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员。这双重身份使得香附子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植物。对于农民来说,及时识别和防治香附子,可以有效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对于中医药从业者来说,合理利用香附子的药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因此,加强对香附子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