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里的千手观音传奇
敦煌莫高窟里的千手观音传奇
在敦煌莫高窟的众多洞窟中,有一座被称为“观音洞”的特殊洞窟——第3号窟。这座洞窟不仅是莫高窟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更因其精美的千手观音壁画而闻名于世。
这座“观音洞”南北两壁分别绘制了一幅《千手观音经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幅画中的观音形象。准确地说,3号窟壁画上的观音,是“十一面千手观音”。南壁观音在其正面耳廓后各有两面,头顶发髻上排列有七个小面,一正面二半侧面四侧面,其中中间比较大的是一个恶面,恶面上面是一个“佛面”,与举过头顶的化佛叠加在一起,好像一座小塔。北壁观音第一层五面、第二层五面,最上层一佛面。除佛面外,观音的所有脸面都有三眼。左右共有42只大臂手,或胸前合十,或上举、曲弯、直垂,或捧钵、持杨枝、握净瓶等。臂手的关节、臂肩的结合都恰到好处。其余千手的手掌心都有一眼,巧妙地组成圆轮形法光,产生千手千眼、无穷无尽、佛光闪耀、法力无边的效果,而且使人感到美而不怪异。另外,如果仔细观看,每条手臂均出自观音的身体,排列非常精妙自然。
更令人称道的是,这两幅壁画的作者史小玉,是莫高窟唯一留下姓名的画工。据记载,史小玉在绘制完成千手观音的杰作后,不甘做个无名氏,于是将自己的名字用小字偷偷写在不起眼的地方。这一举动,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信息,更展现了古代画工的智慧和匠心。
从历史上看,中国现存千手观音(或千眼观音)最早的创作,可以追溯到洛阳的龙门石窟。到盛唐之后,“千手观音”流行的中心转移到河西走廊一带。据敦煌研究院调查统计,莫高窟现存洞窟中,绘有《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洞窟多达近40个。譬如,盛唐时期完成的莫高窟第148窟东壁甬道上方绘有《千手观音经变》。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千手观音像之一。
然而,莫高窟第3窟的千手观音壁画却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其“十一面千手”的形象,不仅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更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壁画中千手的排列和组合,以及每只手掌心中的眼睛,都经过精心设计,既展现了佛光的闪耀,又不失美感。
从盛唐到元代,敦煌莫高窟的千手观音壁画经历了历史的演变。盛唐时期的千手观音形象更加华丽,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而元代晚期的第3窟则展现了更为细腻和精致的艺术风格。这种历史演变,不仅反映了佛教艺术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敦煌莫高窟的千手观音壁画,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这些壁画不仅展现了菩萨广大的慈悲心和神通,更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它们不仅是佛教信仰的重要象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慈悲与勇气,在现代社会中传递精神寄托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