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年人的“难咽之隐”——吞咽障碍与误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年人的“难咽之隐”——吞咽障碍与误吸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3303288_2649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吞咽障碍问题日益凸显。这种看似平常的"难咽之隐",不仅影响着老年人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吞咽障碍与误吸的相关知识,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建议。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时咽下困难。许多老年朋友经常出现喝水呛咳、咽药片费劲的情况,这些都是吞咽障碍的常见表现。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吞咽障碍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一问题不仅可能影响老年人营养摄入和服药,还可引发误吸,甚至危及生命。

吞咽障碍与误吸的关系

误吸是吞咽过程中食物、饮品、口腔分泌物等经声门进入下呼吸道的过程。误吸可导致剧烈呛咳、气道阻塞、误吸肺炎等一系列临床相关事件,严重时甚至可引起窒息、死亡。吞咽功能障碍会导致食物和液体的吞咽效率低下,增加误吸风险。研究显示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高达10-68%。长期鼻饲营养和气管切开的患者,正常吞咽生理过程受到干扰,更容易发生慢性误吸。

吞咽障碍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吞咽障碍广泛存在于老年人中,与衰老和全身性疾病相关。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吞咽障碍发病率在30-51%,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率超过35%,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病率高达40%。然而,许多老人及家属对吞咽障碍缺乏认识,即使是专业的老年照护机构,该问题也常常未受到足够重视。

老年人如何预防误吸?

进食体位

由于气管和食管的毗邻关系,应尽量采取坐位进食,即头部与地面垂直。这样进食时能关闭气道,减少食物进入气道发生误吸的风险。对于因疾病状态需卧床的患者,也应鼓励抬高床头至30°以上再进食。进食后不建议立即平躺,以避免口腔内残余的食物在体位变化时进入会厌甚至气道,同时减少胃内容物反流的风险。建议老年人进食后进行口腔清洁,随后保持坐位或半卧位20分钟及以上。


图1 吞咽障碍人群进食姿势建议

食物质地

选择合适的食物质地能有效减少误吸。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建议尽量食用柔软、均质、顺滑的食物,避免固体和液体食物混合食用。如果出现饮水、喝汤、喝粥时呛咳,可以添加食物增稠剂。在食材加工处理方面,建议肉和蔬菜顺着纤维方向切,烹饪时充分煮烂。大块食物可以切成小块,每口少量进食,咽下前充分咀嚼。此外,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使用破壁机、搅拌机处理固体食物。

以下食物不建议作为吞咽困难患者的日常食谱:①过黏的食物,如米糕;②过干的食物,如煮蛋黄、蒸红薯;③硬脆的食物,如饼干;④有颗粒的食物,如小米粥、坚果等。

进食方式

进食时需要集中注意力,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小口吞咽可减少食物在咽部的残留量。进食一口后可多次吞咽,吞咽完清喉咙,确保吞咽完全,避免食物或药物残留。如果使用吸管饮水时容易发生呛咳,可改用汤匙或斜口杯,控制摄入量。尽量保持低头吞咽的方式,可保护气道,避免食物或液体太快流入咽喉部,让进食更安全。

口腔护理

鼓励老年人养成吃完饭及时刷牙漱口的好习惯。有效的口腔护理包括对口腔黏膜、软腭、牙齿、舌、齿颊沟及咽喉部的清洁。

口面训练

为了增强吞咽功能,防止误吸,在进食前做好口部和身体的准备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包括:①用鼻子吸气,嘴巴噘成吹口哨状,慢慢吐气,重复3次;②交替耸肩和慢慢的放松肩部,重复5次。如果肩颈部出现疼痛,尽量把动作放轻柔,避免疼痛加剧;③尽力鼓腮到最大程度,保持3秒,然后放松,重复3次;④舌尖交替顶到左唇角和右唇角,每侧碰到3次;⑤舌尽量前伸,类似青蛙吃虫子,保持3秒,重复5次。这些活动有利于放松面部和颈部肌肉,活动口唇和舌头,促进唾液分泌。建议每日三餐前各训练一次。


图2 吞咽障碍人群饮水方式


图3 部分口面训练方式示例

作者介绍


舒璇
北京协和医院
康复医学科卫生主管技师
德国哥廷根大学硕士,擅长神经康复,言语康复,中国国际言语语言听力协会青年委员。
擅长 : 各种原因所致言语功能障碍康复、吞咽功能障碍康复及认知功能障碍康复


施举红
北京协和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血管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间质病学组 组员
历任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在梅奥医学中心访学1年。
擅长呼吸系统疑难病诊断及治疗,特别是在嗜酸细胞肺疾病、肺血管炎、肺栓塞、重症难治性哮喘、免疫病肺受累病、肺间质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文字来源:舒 璇
内容审核:施举红
栏目负责:石 穿
栏目编辑:陈珂琪
主 编:王孟昭
图片来源:部分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科普,不用于盈利及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普小课堂
扫描二维码
关注协和呼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