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也能养螃蟹?揭秘新疆和田县的养殖奇迹
沙漠也能养螃蟹?揭秘新疆和田县的养殖奇迹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养出螃蟹”的消息近日引发关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县英艾日克乡,千亩水产养殖基地里,今年4月份从江苏空运来的3万吨蟹苗已经成熟并陆续上市。
成熟的螃蟹壳体薄而光滑,肉嫩黄多膏满,受到市场欢迎。新疆昆仑优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辉介绍,技术人员发现当地盐碱沙地不适合植物生存,但独特的土质却给水产品的养殖提供了优良条件,适量的盐分能够刺激螃蟹的生长,同时,日照时间长则可以让螃蟹更好地脱壳。“我们对当地土质、水质、盐度、pH值等都进行了专业测量,通过种植水草、添加微生物等方式不间断补充氧化钙,使养殖水体更适合螃蟹生长,螃蟹肉质更鲜美、紧致。”陈辉说。
沙漠养螃蟹的技术突破
沙漠养螃蟹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科学养殖技术。
水源保障:和田县螃蟹养殖水源主要来自玉龙喀什河,该河是塔里木河流域支流之一。玉龙喀什河在7月份和8月份进入丰水期,当地在丰水期将河水引入养殖塘,给螃蟹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盐碱地优势:沙漠地区的盐碱沙地虽然不适合植物生长,但其富含的矿物质和适量盐分却能促进螃蟹生长,使肉质更加紧实鲜美。
科学养殖技术:养殖基地采用了一系列科学养殖方法,包括种植水草、添加微生物、补充氧化钙等,以优化水质和养殖环境。同时,通过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优质饲料,确保螃蟹健康成长。
经济效益与生态意义
沙漠养螃蟹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经济效益:目前新疆养蟹基地有几十个,水域面积3000亩以上、有条件养殖的水库都在养螃蟹,基本形成了以湖泊水库大水域养殖为主、稻田养殖为辅、坑塘养殖为补充的格局。螃蟹产量高、品质好,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比长三角地区螃蟹还要贵1/3左右。
生态意义:养蟹需要种植水草,相当于打造了一片小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这种养殖模式为盐碱地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历史渊源与发展前景
新疆螃蟹养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79年,新疆乌鲁木齐柴窝堡渔场就开始试验养蟹,引进了上海崇明岛附近的中华绒螯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螃蟹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也为新疆螃蟹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专家团队在苗种选择、育肥指导、水草种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帮助当地培育出优质大闸蟹。
随着物流的日益发达,新疆大闸蟹开始进入长三角市场,乘着飞机运往各地。来自长江入海口处的蟹苗4—5月份运往新疆,成长周期一般为5—8个月,于每年9月份上市。“这就打了一个时间差,长三角地区的大闸蟹要国庆后才大卖,那么中秋节前后想尝鲜的人,就会首选新疆大闸蟹。”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教授成永旭告诉记者。
未来,新疆和田县的经验将在疆内进一步复制推广,同时继续开拓上海市场渠道,发展成完备的产业链。这种创新养殖模式不仅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也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探索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