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墙高铁站:智慧工地引领基建新革命
遥墙高铁站:智慧工地引领基建新革命
2025年9月,随着济南遥墙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稳步推进,一座现代化的地下高铁站即将在这里拔地而起。作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地下高铁枢纽,遥墙机场站不仅在规模上令人瞩目,更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了一个智慧工地的典范。
信息技术赋能,打造智慧工地
在遥墙高铁站的建设中,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贯穿始终。这项技术将传统的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不仅让设计更加直观,还能在施工前就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通过BIM技术,我们可以提前模拟施工过程,优化施工方案,避免返工和浪费。”项目负责人介绍道。在遥墙机场站的建设中,BIM技术被应用于多个关键环节:
设计阶段:通过BIM模型,设计团队能够更精确地规划建筑结构,确保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一致。例如,在T2航站楼的设计中,BIM帮助解决了高铁、地铁与机场的立体交叉问题,实现了“零距离换乘”的设计目标。
施工阶段:BIM模型为施工团队提供了详细的施工指导。在复杂的地下工程中,通过虚拟施工模拟,施工团队能够提前预判施工难点,优化施工顺序,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运维阶段:BIM模型还将为未来的运营维护提供支持。通过数字化的建筑信息,运维团队可以更高效地管理设备设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创新管理,提升效率
智慧工地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在遥墙高铁站的建设中,项目团队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多方协同作业。
“过去,设计变更、施工问题都需要通过纸质文件传递,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项目工程师表示,“现在,所有信息都在平台上实时更新,各方都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智慧工地还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项目团队可以随时掌握施工进度、设备状态和环境参数,实现了对工地的全方位监控。
成效显著,引领未来
智慧工地的建设带来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通过BIM技术的应用,遥墙高铁站的建设效率提升了20%,资源利用率提高了30%。同时,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智慧工地不仅优化了当前的建设过程,更为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新标杆。”专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基建项目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作为济南首座地下高铁站,遥墙机场站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基建中的重要作用,更展示了智慧工地的广阔前景。随着2025年9月底的完工日期临近,这座融合了最新科技的交通枢纽将为济南乃至整个山东的交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