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买到假货怎么办?律师解析法律程序与消费者权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买到假货怎么办?律师解析法律程序与消费者权益!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zlawyer.tw/posts/knock-off-and-police

在网购盛行的今天,买到假货是许多消费者都可能遇到的问题。面对假货,消费者应该如何判断商品真伪?遇到假货时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文将从法律角度为您详细解析。

如何判断购买的商品是否为仿冒品?

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常常担心所购买的商品可能是仿冒品。为了保障自身权益,消费者应该学习如何辨识商品真伪。通过观察商品细节、查询官方信息等方式,消费者可以初步判断商品是否为仿冒品。

商标权人对真品的辨识方式

商标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和产品,通常会在商品上加注特殊的辨识方式,例如产品编码或防伪标签。这些辨识方式可以帮助商标权人快速判断商品真伪,同时也是消费者辨识真品的重要依据。若消费者对商品真伪有疑义,建议直接向商标权人求证,由其进行专业的商品鉴定。

常见的仿冒商品特征

仿冒商品通常存在一些明显的特征,消费者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来辨别。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仿冒商品特征:

  • 商标Logo错误或拼字有误
  • 商品质感和做工明显粗劣
  • 縫線歪斜或不平整
  • 商品标签和说明书印刷品质低劣
  • 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行情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谨慎观察以上这些仿冒商品的特征。此外,也可以通过查询品牌官网或授权经销商的信息,了解真品的特點和售价,以进一步确认商品真伪。提高警觉和辨识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购买到仿冒商品的风险,保障自身的消费权益。

买 到假货可以报警吗?

当消费者不幸买到仿冒品时,除了向卖家要求退换货之外,还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販售仿冒商品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多項法律,消费者可以通过警察机关介入调查,追究卖家的法律责任。

贩售仿冒商品涉及的法律责任

贩售仿冒商品的行為涉及了以下几项罪名:

  • 刑法第339条的诈欺罪
  • 刑法第339-4条的通信诈欺罪
  • 商标法第97条

卖家明知商品为仿冒品却刻意隐瞒,诱使消费者购买,已经构成了诈欺罪的要件。如果是通过网络或其他通讯方式销售仿冒品,则还可能触犯通信诈欺罪。此外,贩售仿冒品也是明显的商标法侵权行为,依商标法第97条规定,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并科新台币500万元以下罚金。

报警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消费者如果收到仿冒商品,可以携带相关事证(如订单、金流记录、商品照片等)到住家附近的警察局报案,检举仿冒品的来源。报案时应向警方说明事发经过,提供详细的犯罪事实,让警方能立案调查。

报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详细记录订购商品的时间、地点、金额等信息
  • 保留与卖家的联络记录,如讯息对话、语音等
  • 避免拆封或使用仿冒商品,以保存完整证物
  • 向警方提供仿冒品及包装,配合调查

通过保智大队检验商品真伪

内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二總隊刑事警察大隊(保二總隊)设有「保智大隊」,专责查缉侵害智慧财产权犯罪。消费者若对商品真伪有疑虑,可以向保智大隊检举,请其协助鉴定商品真伪。保智大队的检举专线为0800-016597。

倘若因购买仿冒品而报案,却因案件不明、证据不足等因素而未受理,消费者可优先通过保智大队确认商品真伪,再据以提起刑事告诉。如此可避免因产品真伪存疑,导致警方认定纯属民事纠纷而不受理的情况。

消费者买到假货的其他法律救济途径

除了报警提告之外,消费者买到假货还可以通过民事求偿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权益。根据消费者保护法的规定,若企业经营者故意販售仿冒品,消费者可以请求损害额五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金;若是因為重大過失所造成的損害,則可以請求三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金;如果是因為過失所致的損害,則可以請求一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金。

此外,商标权人也可以依照民法和商标法的规定,就侵害商标权所受到的损害、所失去的利益或应得的授权金损害等,向侵权者提出赔偿请求。这样的民事求偿不仅能够弥补商标权人的经济损失,也能够达到震慑侵权行为的目的,进而保护消费者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提起民事诉讼时,可以選擇自行向法院提告,或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后者相对來說較為便利省時。不过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收集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确实受到侵权行为的损害,才能获得法院的支持。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务必要留意商品的真伪,并保留相关的证据资料,以免权益受损却无法获得救济。

买 到假货的退换货方式与程序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若不幸买到仿冒品或瑕疵商品,该如何进行退换货呢?以下针对不同购物情境,说明相关的退换货程序与消费者权益保障。

一般买卖的退换货规定

在一般实体店面购物时,除非商品存在严重瑕疵,否则消费者对于轻微瑕疵不满意,通常不足以要求业者提供退换货服务。然而,如果卖家明确保证所售商品为真品却未达标准,消费者可据此主张退换商品的权利。部分业者也会提供更有利的约定,例如在一定期限内提供无条件退换货服务。

郵購、訪問買賣、網路拍賣購物的退換貨規定

依据消保法鉴赏期的规定,消费者在通过邮购、访问买卖或网络拍卖等方式购物后,自商品送达之日起算7日内,无需说明理由及负担任何费用,即可主动退回商品或以书面通知卖家解除买卖契约。这项规定大大提高了网络购物退货的便利性,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如何向卖家主张退换货权益

消费者买到仿冒品时,除了依消保法主张7天鉴赏期退货外,还可根据民法的物之瑕疵担保及债务不履行等规定,向卖家主张相关权利。若与卖家协调无果,消费者可拨打1950消费者服务专线寻求协助,或通过消费争议调解机制解决问题。必要时,也可循司法途径提起民事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消费者买到假货时,应把握法律赋予的权利,积极采取退换货程序,以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害。通过正确运用消保法与民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可以有效降低购物风险,安心享受购物乐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