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特产:古老“活化石”银杏和水杉
江西特产:古老“活化石”银杏和水杉
在江西的广袤土地上,生长着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银杏和水杉。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成员。
银杏:裸子植物中的“独苗”
银杏(Ginkgo biloba)又名白果、公孙树,隶属于裸子植物中的银杏纲。本纲现仅1目1科1属1种,是一种茎干通直、高大的落叶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枝近轮生,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树树冠广卵形。
银杏的药用价值早已被古人发现。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现代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具有多种功效:
- 心血管系统: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头晕、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可改善心脏血流、保护缺血心肌,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某些指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 神经系统:果肉内含黄酮、内酯、白果酸、白果醇、白果酚、鞣酸、抑菌蛋白及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真菌、抗过敏、通畅血管、改善大脑功能、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增强记忆能力、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脑供血不足等功效。
- 免疫系统:有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在口腔中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细菌黏附等作用,且其所具有的增强免疫、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对口腔癌具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药用价值,银杏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 空气净化:银杏树具抗污染、抗烟火、抗尘埃等功能。可在工业区、住宅小区、城镇、人口密集地、休间小区、等按一定比例种植银杏树,形成银杏树林区,银杏林带,自然净化空气,减少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
- 调节气温:银杏树具冬暖夏凉特异功能。盛夏时节,掌心触摸银杏树干,手感冰凉,触摸其他树干(柳树),掌心觉热。据测定,盛夏时节,阳光直射大气气温高达40.20C时银杏 树下为35.30C,大气气温与银杏树荫下温差为4.90C,而垂柳温差仅为2.30C,银杏调温能力为柳树之2倍多。因此,营造银杏林区,银杏林带,形成规模,造成小区气候,对农田,居住区均有调节气温改善气候的不可小视的良好影响。
- 病虫害防治:银杏有杀死农作物病虫之功能,尤其对棉花、叶螨、桃蚜、二化螟虫等尤其有效。在农业区周围种植银杏,为作物虫害天敌,以保护农作物。
- 水土保持:银杏树具函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效。在森林被伐,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地带,栽培银杏树防护林区、防护林带,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防沙林等,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水杉:湿地中的“守护者”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一种生长在湿地、沼泽附近的高大乔木,原产于中国。水杉树高可达50米左右,树干直立,树皮灰棕色,裂成长条状,具有一定的装饰价值。
水杉的叶子在秋季逐渐变黄,然后变为橙红色,展现出迷人的秋叶景色。这也是水杉作为园林景观植物的重要原因之一。水杉在树冠枝状分布上,呈现较为稀疏的特点,树冠呈塔状,笔直上升。水杉枝条较为柔软,容易弯曲而不会折断,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这也是水杉受到园林设计师青睐的原因之一,能通过塑型修剪创造出不同的造型,独特而美观。
水杉的树干纹理清晰,木材纹理美观,具有良好的造纸、家具制作等用途。此外,水杉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稳固土壤,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也是水生植物的理想栖息地。因此,在湿地经济压力下的维护与保护中,水杉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银杏和水杉都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们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见证了地球环境的巨大变迁。
- 银杏:最早出现在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经过地质变迁,现在仅在中国部分地区有野生种群,是研究古植物和古气候的重要参考。
- 水杉:最早出现在约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曾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在第三纪末期的大冰川时期几乎绝迹,仅在中国川、鄂、湘边界地带得以幸存。1941年首次在中国湖北利川被发现,随后被引种到世界各地。
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成员。它们的存在,不仅为地球生态系统增添了多样性,更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在江西这片土地上,银杏和水杉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