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731部队石井陶弹的危害: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揭秘731部队石井陶弹的危害: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1940年9月至11月,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浙江多地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细菌战,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反人类暴行。在这场持续三个月的细菌战中,日军使用了一种名为“石井陶弹”的生物武器,这种由薄且轻质陶瓷制成的炸弹内部装填鼠疫跳蚤等病原体,设计精密且杀伤力极强。
石井陶弹的设计与实战应用
石井陶弹是731部队研制的最具代表性的生物武器之一。相比金属炸弹,陶瓷外壳在爆炸时只需少量炸药即可破裂,避免高温杀死细菌,同时确保内含的病原体能够有效释放到空气中。据记载,每架飞机可携带数十枚陶瓷炸弹,每枚炸弹内含约5000只携带有鼠疫菌的跳蚤。
1940年7月25日,日本关东军发布了“关作令关东军作战命令丙第659号”。8月6日,一列重兵押运的火车从731部队的平房出发,开往杭州。这列火车上装载着“空投炸弹700发、汽车20辆、70公斤伤寒菌、50公斤霍乱菌和5公斤鼠疫跳蚤”,而石井四郎则是这次行动的总负责人。
从9月18日到10月7日,日军采用多种方法对浙江展开袭击。在衢州,日军投撒鼠疫跳蚤的麦子和谷粒;在宁波,日军飞机在城内或周围撒播带鼠疫跳蚤的谷物和棉絮。在金华,日军以鼠疫原菌存放于飞机弹药中,飞机投下炸弹后,爆炸产生了一股淡黄色的烟。在玉山,日军在普通居民中施放细菌的计划,他们将病原体投入居民的水池、水井,甚至在居民的门口、树旁放置了数百个看似被日军遗留、实则注入了大量的伤寒和副伤寒菌的甜点心、水果,骗取当地缺少粮食的居民食用。在温州,日军集中投放高浓度菌液,97但取决于天气因素以确定攻击方针。日军还针对台州的军事行动进行反思,认为台州不可以使用“飞机雨下法”。到10月7日,日军已经进行多次攻击,但多数没有效果,或者效果有待探知。97
受害者与加害者的证言
这场细菌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记载,在爆炸点下方的牲畜中,马匹死亡率高达70%,羊的死亡率更是达到90%。感染者一旦被跳蚤叮咬,就会成为新的传染源,导致疾病快速蔓延。
原731部队成员清水英男的证言揭示了这支部队的恐怖真相。他在参观731部队本部大楼旧址时回忆道:“进到里面,福尔马林味道的刺激使我不断地流泪。我当时只是扫了一眼周围,不断地流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其他不记得了。”他特别提到看到“肚子里有孩子的孕妇的标本以及人体的手部、胃肠内脏器官、脑部等”。
清水英男表示:“我向中国的受害者、七三一部队的受害者、死难者,表示真诚的道歉和忏悔。”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机会向幸存者当面道歉,并表示“真的不希望再发生战争,我这次就是想从内心去道歉”。
国际社会的评价与历史真相的还原
战后,731部队的大部分成员逃脱了应有的审判。日本投降前,该部队销毁转移了大量档案,加上日美以共享留存核心档案为条件,刻意隐瞒,导致诸多罪犯逃脱审判,犯罪细节被历史掩埋。
近年来,通过跨国取证和遗址发掘,越来越多的历史真相得以还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通过“特别移送”档案、《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等关键证据,证实了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考古发掘在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遗址群中出土超过千件遗物,包括大量灌满溶液的玻璃器皿,部分仍可辨认出“××毒”“赤痢”等字样。
历史的警示与反思
731部队的石井陶弹和细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这种以科学之名实施的反人类暴行,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更对幸存者和后代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仅要铭记民族苦难,更要从中汲取教训,防止类似暴行再次发生。正如清水英男所说:“真的不希望再发生战争。”这段历史提醒我们,科技的发展必须以尊重生命和人权为前提,任何违背伦理道德的科学研究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