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千年古村:袁如岗湾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千年古村:袁如岗湾的文化传承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m.sohu.com/a/755573902_687510/?pvid=000115_3w_a
2.
https://m.ctrip.com/webapp/you/gstravels/yunfu836/3957004.html?seo=0
3.
http://m.sohu.com/a/755573902_687510/?pvid=000115_3w_a
4.
https://special.rhky.com/mobile/mooc/tocourse/220851866
5.
http://www.duchang.gov.cn/zwzx/sqcz/202108/t20210811_5098532.html
6.
http://www.duchang.gov.cn/zwzx/sqcz/202108/t20210811_5098147.html
7.
http://www.kmgd.gov.cn/c/2024-09-16/6906549.shtml
8.
http://www.duchang.gov.cn/zwzx/xzdt/202308/t20230822_6188723.html
9.
http://hfwenbo.cn/info.php?class_id=106&page=6

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有一个始建于明初的千年古村——袁如岗湾村。这里不仅保存着众多古建筑和文物,更传承着独特的“卧雪家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袁氏后人。

01

卧雪家风:六百年的文化传承

袁如岗湾村的得名源于一个美好的寓意。相传,三国时期袁绍、袁术的嫡传战将袁钦七在鄱阳湖畔发现这片依山傍溪的宝地,便派其子袁崇美在此开村定居,取名“如岗湾”,寓意“如龙卧岗,如钢铁一样久远,坚不可摧”。

“卧雪家风”源自东汉名臣袁安的故事。据《后汉书》记载,袁安因“卧雪”不出,宁愿饿死,僵卧家中,巡官深为感动,遂请其为官,袁安出山,为官清廉,不负众望,传为佳话。这种清廉高洁的品质,逐渐成为袁氏家族的家风。

在袁如岗湾村,家风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村中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戏台、系马桩等文物,都是先辈们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见证。据统计,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个仅有300余户的村庄,就培养出了150多名大学生,平均每两户就有一名大学生,被誉为远近闻名的“大学村”。

02

古建筑里的历史记忆

袁如岗湾村的建筑布局独具匠心,整个村庄依“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而建,分湾东、湾西两大部分,中间由青龙嘴自然隔开。村前是公路,村后靠山,村内巷道四通八达,保存完好的古屋内仍保留着几百年前的青石板小巷。

村中的露天古戏台是村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每年的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这里都会举办舞龙等民俗活动。戏台两侧的二十多块系马桩,见证了昔日袁氏家族的辉煌。

03

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2017年,袁如岗湾村出版了江西省首部自然村村志《袁如岗湾村志》,系统记录了村庄600多年的历史变迁。同年,村民们还创作了村歌《美丽的如岗湾》,并邀请专业人士谱曲,用歌声传唱家乡的美好。

为了鼓励后辈学子勤奋学习,2017年,袁剑秋、袁木荣等村民发起成立了袁如岗湾村大学生奖学金基金会,每年对考取大学的学子给予奖励,延续着袁氏家族重教兴学的传统。

04

保护与发展的新篇

2024年1月,九江市文物保护与考古中心主任熊凯、市史志办宣教科副科长杨烜等专家一行专程赴袁如岗湾村调研文物保护工作。专家们对村内的古建筑和文物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深度挖掘。

目前,袁如岗湾村的传统建筑群已被列为县级保护单位。村民们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文化传承的新方式,让这座千年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袁如岗湾村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教材。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存,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