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毒玻璃杯”:含铅玻璃杯的危害与辨别方法
央视曝光“毒玻璃杯”:含铅玻璃杯的危害与辨别方法
央视近期曝光了一批“毒玻璃杯”,指出部分彩色玻璃杯在高温或酸性液体作用下会释放有害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其中,含铅玻璃杯因其广泛使用和潜在危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那么,含铅玻璃杯究竟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和避免使用这些潜在的“健康杀手”呢?
含铅玻璃杯的危害
含铅玻璃杯,尤其是常见的水晶玻璃杯,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往往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铅元素。这种做法虽然提升了杯子的透明度和光泽度,却也埋下了健康隐患。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含铅玻璃杯饮水,可能导致体内铅含量超标,引起铅中毒。铅中毒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智力下降、贫血等症状。儿童对铅的敏感性极高,长期接触含铅物品可能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如何辨别含铅玻璃杯
想要辨别玻璃杯是否含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观察光泽度:含铅玻璃杯的折光率更高,看起来更加晶莹剔透。在阳光或强光下,含铅玻璃杯的边缘会呈现出彩虹般的折射光。
检查重量:含铅玻璃杯的密度较大,拿在手中会感觉比普通玻璃杯更重。同时,由于铅的加入,这类杯子的膨胀系数较低,在热胀冷缩时不易破裂。
查看标识:在购买时,可以仔细检查产品标签或向销售人员了解是否含铅。正规厂家的产品通常会有明确的标识。
安全选购建议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建议在选购玻璃杯时遵循以下原则:
优先选择无色透明的普通玻璃杯,避免使用色彩过于鲜艳的玻璃杯。如果特别喜欢彩色玻璃杯,可以选择内部无涂层、杯口2厘米范围内无颜色的产品。
购买正规品牌、经过检测合格的产品,并定期检查涂层是否脱落。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注意使用场景:含铅玻璃杯不适合长期盛放热水或酸性饮料。如果不确定是否含铅,建议仅作为装饰用途。
其他材质杯子的安全性
除了玻璃杯,日常生活中还会接触到各种材质的杯子。了解它们的安全性,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不锈钢杯:选择304或316食品级材质,避免使用201不锈钢,因为后者可能含有害元素,且耐腐蚀性较差。
塑料杯:避免使用PC材质,建议选择PP或TRITAN材质,这些材质更安全,不易释放有害物质。注意不要用塑料杯盛放热水或酸性饮料。
陶瓷杯:选择釉下彩或无彩装饰的杯子,避免使用釉上彩产品,因为彩料可能直接暴露在杯子表面,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搪瓷杯:如果发现掉瓷现象,应及时更换,避免金属溶出带来的健康隐患。
一次性塑料杯:PET材质的塑料杯在10个月左右会产生致癌物质,因此不建议重复使用。
水是生命之源,选择一个安全健康的杯子,是对家人健康的基本保障。通过了解各类杯子的材质特点和安全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多一分谨慎,就多一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