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预订酒店,这些法律陷阱你得知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预订酒店,这些法律陷阱你得知道!

引用
中国广播网
9
来源
1.
https://finance.cnr.cn/ycbd/20250122/t20250122_527049361.s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01-06/doc-inecyfep3065850.s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2A075ON00
4.
https://www.315cc.com.cn/html/textDetail.html?code=20250116000017
5.
https://finance.sina.cn/2024-09-27/detail-incqqqcw7950356.d.html?vt=4&cid=76675&node_id=76675
6.
http://www.gd.gov.cn/hdjl/hygq/content/post_4449478.html
7.
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100181054.html?cid=100181054&cqxhlwdc=3f
8.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8e5debe4b0713297e37e63.html
9.
https://www.ctnews.com.cn/chanye/m/content/2025-01/13/content_169350.html

春节前夕,各大酒店迎来预订高峰,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消费者却遭遇了各种法律陷阱。从“不可取消”的霸王条款到捆绑销售,从临时涨价到格式条款争议,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旅游体验。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和法律分析,帮助消费者识别和防范这些陷阱,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01

常见法律陷阱

“不可取消”条款:霸王条款还是合理约定?

“不可取消”条款是消费者在预订酒店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调查,在线旅游平台超四成酒店存在“不可取消”或仅支持短时间免费取消的霸王条款。这种做法是否合法?消费者又该如何应对?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今年7月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例如,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司法所处理的一起案例中,消费者苏某在某旅行平台预订了重庆某酒店的房间并支付全款1153元。然而次日下午,酒店突然以价格原因为由无法提供入住,要求苏某自行申请退单退款。经过调解员的努力,平台最终同意垫付差价,但差价不能超过1144元。这一案例表明,酒店单方面设置的“不可取消”条款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消费者有权要求合理赔偿。

捆绑销售与临时涨价: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除了“不可取消”条款,捆绑销售和临时涨价也是常见的侵权行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部分经营者在未事先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在预订机票时搭售外卖服务包,构成价格欺诈。此外,还有经营者在消费者提交订单后单方面提高价格,构成违约。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公平交易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依法要求退还多付的价款,并主张相应的赔偿。

格式条款争议:应作出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

在酒店预订过程中,格式条款的争议也时有发生。根据《民法典》第498条的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方某诉某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中,法院明确演出门票的退票规则存在多种解释时,一般应作出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这一裁判规则同样适用于酒店预订中的格式条款争议。

02

消费者维权案例

平台确认订单后酒店反悔,消费者如何维权?

在前述苏某的案例中,当酒店以价格原因为由拒绝提供已确认的订单时,消费者通过司法所调解和平台介入,最终获得了合理的赔偿方案。这一案例表明,消费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 及时与平台沟通:平台作为交易的中介方,有责任协助消费者解决纠纷。
  2. 保留证据:包括订单信息、支付凭证、沟通记录等,这些都将成为维权的重要依据。
  3. 寻求第三方调解:如消费者协会、司法所等机构的调解服务。
  4. 依法主张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条例,要求合理赔偿。

“酒店代订”陷阱:低价背后的法律风险

一些消费者为了节省费用,会选择通过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代订服务预订酒店。然而,这种做法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 盗刷房:卖家可能使用盗刷的信用卡支付,一旦被发现,消费者可能面临补房费、取消签证甚至留下不良记录的风险。
  • 积分房:虽然价格诱人,但存在被会员投诉冒用的风险,可能导致需要承担全部酒店费用。
  • 协议房:企业协议价虽然优惠,但可能需要验证公司邮箱等信息,一旦被查出冒用,可能被拒绝入住或需要重新付款。
  • 房卡房:存在安全隐患,可能涉及他人使用同一房卡等问题。

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入住,还可能带来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因此,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预订,避免私下交易。

03

风险防范建议

预订前注意事项

  1. 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退订、退款和取消政策,注意是否有不公平的格式条款。
  2. 选择正规平台:优先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的预订平台,避免通过私人渠道或不明来源的网站预订。
  3. 比较价格:多平台对比价格,留意隐藏费用,避免被低价诱惑。
  4. 确认信息:在支付前确认所有预订信息,包括入住日期、房型、价格等。

遇到纠纷时的应对策略

  1. 保留证据:包括订单截图、支付凭证、与客服的聊天记录等。
  2. 及时沟通:首先与酒店或平台协商解决,说明自己的合理诉求。
  3. 投诉维权:如协商无果,可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4. 了解法律: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春节假期是旅游高峰期,也是酒店预订纠纷的高发期。消费者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理性消费,依法维权。通过了解常见的法律陷阱和维权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享受一个愉快的春节假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