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两位皇帝与春联:从宫廷到民间的春节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两位皇帝与春联:从宫廷到民间的春节文化

引用
光明网
11
来源
1.
https://tech.gmw.cn/2024-02/09/content_37142154.htm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4%B4%E6%98%A5%E8%81%94/2876074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CH7NJR0515ENOE.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10A05UPP00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M751J205568712.html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A5%E8%81%94/688396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95af2be4b00418bfee8ab2.html
8.
https://www.jntimes.cn/jnwm/202402/t20240207_8208867.shtml
9.
http://www.daj.suzhou.gov.cn/detail/139617.html
10.
http://www.nopss.gov.cn/n1/2025/0121/c459958-40406332.html
11.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5-01/27/content_pQdypRfYBE.html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红彤彤的春联,这一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一习俗的形成与两位皇帝——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密切的关系。

01

孟昶:春联文字化的开创者

春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桃符。当时人们在大门上悬挂长方形桃木板,上面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以辟邪驱鬼。这种桃木板就被称为“桃符”。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君孟昶的一次创新,才开启了春联文字化的先河。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北宋乾德二年(964年)除夕,孟昶命学士幸寅逊在寝宫门上的桃符撰词。然而,孟昶对幸寅逊所作的内容并不满意,于是亲自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对联。这十个字不仅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更开创了用文学形式装饰门庭的先例,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02

朱元璋:春联普及的推动者

虽然孟昶开创了春联的先河,但这一习俗真正普及开来,还得感谢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对春联情有独钟,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大力提倡臣民张贴春联。

据《金陵琐事》记载,朱元璋曾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内容是:“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这副春联不仅展现了朱元璋的文采,更体现了他对春联文化的重视。

为了推广春联,朱元璋还下了一道特别的圣旨。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有一年除夕前,朱元璋下令:“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初一那天,他微服出巡,看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心中十分欢喜。当他发现有一户人家没有贴春联时,一问才知道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推动,春联才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普及的春节习俗。

03

从宫廷到民间:春联的发展历程

春联的发展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从辟邪到祈福的演变过程。宋代以前,春联主要以桃符的形式存在,主要用于辟邪驱鬼。到了宋代,桃符逐渐演变为纸制的“春贴纸”,内容也开始转向表达美好祝愿。明代是春联发展的重要时期,朱元璋的大力推广使得春联普及到千家万户,成为春节必备的装饰品。清代则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进一步提升,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春联作品和专著,如梁章矩的《槛联丛话》。

04

春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春联不仅是一种装饰,更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融合了诗词、书法、民俗等多种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从最初的桃符到今天的春联,这一习俗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当我们站在门前欣赏着红红的春联时,不妨想起两位皇帝的贡献。正是他们的创新和推广,才让这一传统习俗延续至今,让每一年的春节都充满了喜庆和祝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