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管理课成校园新宠:培养乐观向上的小达人
儿童情绪管理课成校园新宠:培养乐观向上的小达人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学生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教育2030学习指南》中指出,创造新价值、缓解紧张和矛盾、承担责任的能力是学生需具备的适应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在此背景下,儿童情绪管理课程应运而生,成为校园里的新宠。
这类课程通常采用绘本、动画、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基本的情绪词汇,学会健康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课程设计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从全球范围来看,儿童情绪管理课程的发展经历了模式试验、理念明晰和全面推广三个阶段。美国学术、社会与情感学习协作组织(CASEL)率先提出社会情感学习(SEL)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教育和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社会情感学习原则,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相继推出符合本国特色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
在我国,虽然政策力推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具体实施层面,学校教育仍过度聚焦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非认知能力的发展。专家建议,推进我国社会情感学习的开展,应设置本土化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创新社会情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强化教师的社会情感意识,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整合多方力量,全力创设支持性的社会情感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儿童情绪管理课程的效果令人鼓舞。在上海延吉社区,一场名为“心静神聚成长 情绪智控启航”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孩子和家长参与。活动中,医师们通过“雨点变奏曲”等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理解情绪健康与专注力培养的重要性。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以前总觉得孩子情绪不稳定是天性使然,通过这次活动才发现,原来情绪管理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
专家指出,儿童情绪管理课程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引导。它能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养乐观心态,提高社交能力和学习效率。但要真正发挥其作用,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