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五味,是中医食疗养生的基础,也是中医饮食之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气五味,是中医食疗养生的基础,也是中医饮食之道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4A0256I00
在中医理论中,食物不仅有其独特的味道,更具有"四气五味"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食物对人体的影响,是中医食疗养生的基础。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四气五味"的理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食物的"四气"
中医理论认为,食物和药物均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气"又称"四性",是依据其被人服用后引起的反应而定。通常分为寒凉和温热两大类,以及介于四气之间而无明显偏颇的平性。
寒凉食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生津之功,可以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养护人体的阴液,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甘蔗、荸荠、梨、西瓜、苦瓜、黄瓜、丝瓜、萝卜、猪肉、鸭肉、绿豆、甲鱼、银耳、番茄等。
温热食物:大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活血、通络之功,可以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或瘀血,扶助人体阳气,适于体质虚寒者或冬令季节食用。如羊肉、牛肉、狗肉、鸡肉、荔枝、龙眼、红糖、酒、葱、姜、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
平性食物:作用缓和,无明显副作用,应用范围较广。如黄豆、土豆、南瓜、莲子、芡实、薏苡仁、白扁豆、山药、豇豆、黑豆、木耳、胡萝卜、香菇、白糖、鸡蛋、鲤鱼等。
食物的"五味"
中医认为,中药和食物皆有"五味":酸(涩)苦、甘(淡)、辛、咸。"五味"主要是根据其本来滋味而划分的。不同味的食物具有不同的作用。
1.辛味
- 辛味能补肝胆:辛味补肝胆,让郁怒变成愤怒,把它发泄出来,使它得到舒展、生发。
- 辛味会损泻脾胃:辛味补肝带来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泻脾胃,因此,总吃辛辣的人是胖不起来的。如果总是不节制的吃辛辣东西、喝酒,容易破坏胃黏膜,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脾胃。但是如果你的脾胃有太多阴寒的东西,吃辛味的东西就刚好合适。
- 辛味能宣肺:如果肺里面有很多的黏痰、黏液,怎么排出去呢?有些人是不会吐痰的,还有些人是排不上来,那这时他就需要食用点辛味的食物去宣一下肺。
2.咸味
- 咸味的药,补益的是我们的心,包括心包经。咸味过多过少,都会伤心。
- 人的血是咸的,汗也是咸的。当人的血和汗咸度低的时候,这个人的心气就变虚了,就会没有心情、没有心思做任何事情。如果食用太多盐的话,又会心火过亢、血压太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让三焦有火。
-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如果我们流汗或者失血过多的话,心就会受损。
- 咸味过重,伤肺和大肠:补心的结果,泻的是肺和大肠,盐吃多了的人就会一直咳。
- 咸能润肾,软坚散结:肾主水,水(肾)是克火(心)的。当肾的力量被加强后,为了防止对心造成伤害,加点儿咸味儿药,补益一下心气。咸味儿的食物不是补肾,而是润肾。比如我们吃坚果,坚果是实,是补肾的、补脑子的。我们在吃核桃仁的时候千万别放糖,而应该放点儿盐。
3.甘味
- 甘味能补脾胃:甘味又包括甘、淡、甜,它首先是补脾胃的。脾胃虚弱的人(通常指那些肌肉消瘦,嘴唇薄,胃壁薄,吃东西不消化、不吸收的人),就需要补脾胃。
- 甘味过多会削弱肾和膀胱的功能(泻肾):有补就有泻,大补脾胃的后果是会泻肾和膀胱,削弱肾和膀胱的功能。
- 经常听到有人劝我们多喝水,很多医生也会这样嘱咐我们。但是水喝多了会伤肾。
- 甘味能缓肝急:什么叫缓肝急呢?肝是克脾的(木克土),有的人一吃辣或者生气、发火就拉肚子,这都是因为"土"不厚,缓不了肝急,所以应该吃点儿甘的东西。吃甘的东西并不是要泻肝,不是要削弱肝,而是要找到一个相对的支撑和平衡,让肝火在你的身体里面不会折腾得太厉害。因此,当我们吃辣的东西拉肚子,拉得很严重了,就要吃点甜食,把辛辣对肝的刺激平和一下。对于一些肝火特别旺、脾气特别急的人,适当吃点儿甜食也能缓解他们的状况。
4.酸味
- 酸味能补益肺、大肠:酸味,补益肺、大肠,比如梨、乌梅、生山药、山茱 萸、五味子(五味子其实有五种味道,但是它最主要的味儿还是酸味儿)。
- 酸味能泻肝胆、降肝火:酸味温,泻肝胆,它能让我们的肝火,往下收一收、降一降。
- 酸味能收敛心气、心神:酸味的第三个作用就是收敛心气、心神。因此,总出汗的人,走神的人,都应该吃点儿酸的东西。收敛心神最好的食材是去芯的莲子,莲子芯是苦的,是泻心火的,去芯的莲子是收涩的。适合给阴血不足、心神外越的人喝,可以起到收敛心神的作用。
5.苦味
- 苦味首先补肾和膀胱:我们喝水要加茶叶就是为了避免总去排尿。因为总喝淡水是利尿、泻肾的,放点儿苦的东西进去,就会起到补肾和膀胱,以及泻心火的作用。
- 苦味能泻心火,排痰浊:如果一个人心火太旺,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寒的药;而如果这个人痰浊、阴寒太重,那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温的药。
- 苦味能燥湿入脾:苦味第三个作用是可以燥湿入脾,给肾一个后坐力,防止补脾太过克伐肾水。因此,对于湿疹渗出、身上总起湿疹等湿气太重的患者,就要用点儿苦药来燥湿。
常见五味食物举例
- 酸味食物:如乌梅、柠檬、苹果、葡萄等,富含有机酸,具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涩精止遗之功,多用于肝气升发太过、虚汗、久泻久痢、遗精遗尿等病证,但过食易致痉挛。
- 甘味食物:如白糖、大枣、甘蔗等,富含糖类,具有补虚和中、健脾养胃、滋阴润燥、缓急止痛之效,多用于防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液亏耗等病证,但过食则壅塞气机。
- 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莲子心等,多含生物碱、苷类、苦味质等,具有清热燥湿、泻下降逆之力,多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肿瘤、便秘等,但过食则可能伤阳。
- 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花椒、桂皮、大蒜、洋葱、韭菜、芫荽等,大多含有挥发油,具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多用于感冒、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等病证,但过食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
- 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海带、虾等,含钠盐较多,具有软坚、散结、润下之效,多用于治疗肿瘤、便秘等,但多食可致血凝。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涩味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涩味。一般将淡味与甘味并列,即"淡附于甘",而将涩味与酸味并列,即"涩附于酸"。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功效,涩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北京厚朴中医、广东中医药
热门推荐
紫微斗数解密婚姻:从夫妻宫到四化飞星的全方位解析
《哪吒》之后:中国动画电影如何持续发力?
《哪吒之魔童降世》:如何打破动画制作瓶颈?
经典改编不断 腾讯视频《喜人奇妙夜》再引共鸣
乐游肇庆丨被四会拿捏了!这个夏天,我们玩点不一样的!
数据仓库中的DIM层-定义、设计与最佳实践
2024年东南大学热门专业推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考研: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备战?
东南大学考研备考秘籍大公开!
东南大学考研后进大厂的前景如何?
研发工程师的「第一性原理」思维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从本质出发的思考方式
麻将:一种文化与社交活动并存的桌面游戏体验解析
逆袭路上,“鲶鱼效应”助你逆袭
淘宝热卖:青花瓷舞蹈服选购指南
青花瓷舞蹈:穿越千年的艺术盛宴
《青花瓷》舞蹈分解教学,简单好看易上手
ESG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高效管理考研管综时间:备考时间规划与冲刺技巧
经典连环画故事:刘家五兄弟各显神通
谭盾:用音乐诠释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
马友友凭想象力征服《卧虎藏龙》配乐
谭盾与李安:《卧虎藏龙》的音乐传奇
梅花易数帮你挽回爱情!
梅花易数:破解恋爱迷局的古老智慧
梅花易数:职场成功的秘籍?
梅花易数教你搞定TA的心!
自驾探秘海南:北京出发全程花费攻略
搞定汽车蓝牙配对,告别连接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