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

引用
网易
11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A4I59RG0552Q8MZ.html
2.
https://www.baidu.com/from=844b/ssid=55f7c3a472614f3f/s?word=%E8%80%81%E4%BA%BA%E8%B5%B0%E4%BA%86%E8%8A%82%E5%93%80%E7%9A%84%E8%AF%97&sa=re_dl_prs_34689_2&ms=1&rqid=11039747587490916461&rq=%E5%8A%9D%E8%8A%82%E5%93%80%E7%9A%84%E7%BB%8F%E5%85%B8%E5%8F%A4%E8%AF%97&rsf=1630001&asctag=61804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53C3R40541TVHQ.html
4.
https://www.sohu.com/a/815753941_121630902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02A02MRW00
6.
http://www.lubanyouke.com/28363.html
7.
https://m.qidian.com/ask/qmixakgosbp
8.
https://m.qidian.com/ask/qbpmipemikg
9.
https://longyusheng.org/ci/sushi/8.html
10.
https://www.qidian.com/ask/tyckglwrhamlw
11.
https://m.gushiwen.cn/shiwens/default.aspx?tstr=%E6%80%9D%E5%BF%B5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句流传千古的词句,道出了苏轼对亡妻王弗最深切的思念。在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对已故妻子的无尽哀思,展现了中国文学中最动人的悼亡之情。

01

一段刻骨铭心的姻缘

苏轼与王弗的相遇,堪称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王弗是眉州青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通晓诗书。苏轼在中岩书院求学时,与王弗的父亲王方结为世交。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苏轼与王弗相识相知,最终结为连理。

王弗不仅是一位贤惠的妻子,更是苏轼的知音。她时常陪伴苏轼读书,当苏轼背书遗忘时,总能及时提醒。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弗能通过苏轼与友人的交谈,准确判断对方的性情为人,且每每言中。这样的智慧与见识,在当时实属难得。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王弗在陪伴苏轼11年后,因病离世,年仅27岁。她的早逝,给苏轼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王弗去世时,他们的儿子苏迈年仅6岁,这也让苏轼悲痛欲绝。

02

一曲悲凉的悼亡词

王弗去世后的第十个年头,苏轼在密州任上,于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写下了这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的开篇“十年生死两茫茫”,道出了时间的无情。十年间,生者与死者之间隔着无法逾越的界限,彼此音讯全无。然而,即便不去刻意思念,那份刻骨铭心的记忆却始终难以忘怀。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则展现了苏轼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王弗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而苏轼却在山东密州任职,相隔遥远,无法在妻子的墓前倾诉内心的哀伤。

下片通过梦境,展现了苏轼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在梦中,苏轼回到了故乡,看到了熟悉的场景:小轩窗下,王弗正在梳妆。这一幕仿佛回到了他们恩爱的时光,然而,当两人四目相对时,却只能默默无言,唯有泪水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则展现了苏轼对未来的预想。他料想到,在未来的岁月里,每当明月之夜,站在短松冈上,都会勾起他对王弗的思念,令他肝肠寸断。

03

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除了苏轼真挚的情感外,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词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的痛苦与梦境的美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苏轼将内心的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词中还运用了细节描写,如“小轩窗,正梳妆”这一幕,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苏轼对妻子的深情回忆。这种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当年王弗的音容笑貌,感受到苏轼内心的悸动。

04

千古悼亡词之首

苏轼的这首《江城子》被誉为“千古悼亡词之首”,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展现了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在这首词中,苏轼没有刻意掩饰自己的脆弱,而是坦诚地展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

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让这首词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可能面对失去至亲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是不分古今、不分贵贱的。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诗的巅峰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苏轼个人的深情,更成为了后人表达哀思、寄托情感的典范。在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哀伤与思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