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调理心律失常:从病因到用药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调理心律失常:从病因到用药全解析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8214830817741053343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vc_15767813949725016216
3.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8795129377451738674
4.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8856
5.
https://www.jd.com/pccontent/994899512342528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19/22/6148393_1123764963.shtml
7.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36362.html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8792
9.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71016369208328713/
10.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07739.html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据统计,我国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约为2%,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面对这一健康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调理方法。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1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中医将心律失常归属于“心悸”、“惊悸”、“怔忡”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国医大师张静生教授指出,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是气血阴阳亏虚,外邪、情志、饮食等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具体来说,心悸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气心阳不足:心主血脉,心气心阳是心脏生理功能的动力源泉。禀赋不足、久病失养或邪毒损伤,均可导致心气心阳亏虚,进而引发心悸。

  2. 心血不足:心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虚则心神失养,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3. 肝肾功能失调: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情志不畅、劳倦过度可致肝肾功能失调,影响心神稳定。

  4. 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心失所养,亦可引发心悸。

02

中药调理方案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案:

  1. 归脾汤: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症状。归脾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2. 安神定志丸:适用于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安神定志丸由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琥珀、朱砂组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3. 炙甘草汤:适用于心悸、气短、脉结代等症状。炙甘草汤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组成,具有益气养阴、通阳复脉的功效。

  4. 天王补心丹: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口舌生疮等症状。天王补心丹由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三棱、远志、桔梗、当归、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组成,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

  5. 参松养心胶囊: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参松养心胶囊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丹参、桑寄生、酸枣仁、赤芍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功效。

  6. 稳心颗粒:适用于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作用。

  7. 归脾丸:适用于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归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03

临床应用案例

一位9岁女孩,幼时有心肌炎病史,就诊时心悸烦热,少寐多梦,手足心热,口干喜饮,食少纳呆,自汗便干,舌淡胖,边尖红,苔白有裂纹。诊其脉左寸虚散躁动,关弦细数,右寸关濡滑数。诊断为气阴两虚型心悸,给予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连翘、蒲公英、生地、沙参、鸡内金、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炙甘草等药物治疗。服药12剂后,诸症消失。

一位60岁女性,冠心病病史15年,就诊时心悸,夜间尤甚,偶发心痛,痛如针刺,不能劳累,发作时脉缓,每分钟不足60次,食欲欠佳,口干苦,大便不畅,唇甲淡黯,舌质黯红,苔薄裂纹,脉沉涩。诊断为气血两亏、血行不畅型心悸,给予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生地、桃仁、川芎、赤芍、寄生、泽兰、葛根、细辛、炙甘草等药物治疗。服药15剂后,症状缓解,病情稳定。

04

中医调理的优势

中医调理心律失常具有以下优势:

  1.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实现个体化治疗。

  2. 综合调理:中医治疗不仅关注心脏本身,还重视整体调理,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气血状态来达到治疗目的。

  3. 副作用小:中药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服用。

  4. 预防复发:中医调理注重标本兼治,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改善体质,预防复发。

  5. 联合治疗:中医可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6.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还强调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改善病情。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中药调理心律失常具有诸多优势,但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购买和服用中药,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同时,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患者应保持耐心,坚持治疗。

总之,中医调理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辨证施治和综合调理,中药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改善体质,预防复发。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中医调理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