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诗里的田夫野老:从民生疾苦到理想寄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诗里的田夫野老:从民生疾苦到理想寄托

引用
百度
5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9C%E7%94%AB/63508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129A00YH300
3.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b1f6743ac9b1f67/
4.
http://www.mandarintools.com/cgi-bin/wordlist.u8.txt
5.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b92ef43ac9b92ef/

“田夫野老”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它不仅描绘了农村生活的质朴与艰辛,更承载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一意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深层含义。

01

田夫野老:古诗中的民生镜像

“田夫野老”最早见于《北齐书·王琳传》,泛指普通百姓。在古诗中,这一意象常被用来描绘农村生活和普通百姓的形象,承载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等多重情感。

02

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在一些古诗中,“田夫野老”象征着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例如,宋代诗人洪咨夔在《谨和老人明朝中春二首》中写道:“田夫野老布长衫,放犊林间把酒酣。”这句诗描绘了老农们在林间放牧、饮酒的悠闲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也描绘了类似的场景:“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诗中的“野老”形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03

民生疾苦的见证者

然而,在更多时候,“田夫野老”是民生疾苦的见证者。杜甫的《兵车行》中写道:“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句诗通过“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揭示了战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在《石壕吏》中,杜甫更是通过“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的描写,展现了战乱时期田夫野老的悲惨遭遇。

04

理想社会的寄托

“田夫野老”还是诗人寄托理想社会的载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在这里,“田夫野老”象征着和谐、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05

历史演变中的田夫野老

“田夫野老”形象的演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情感倾向。在盛世时期,如唐代前期,这一形象更多地体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而在战乱或社会动荡时期,如杜甫所处的唐代后期,这一形象则更多地承载了民生疾苦的描写。

宋代以后,随着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田夫野老”形象又重新回归宁静美好的象征。例如,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句诗通过“田夫野老”的劳作场景,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田园生活的和谐。

“田夫野老”这一意象在古诗中的丰富内涵,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更折射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情感倾向。通过这一意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民生关怀和理想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