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创新技术突破废旧电池回收难题
中南大学创新技术突破废旧电池回收难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废旧电池回收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据统计,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量已达16.8万吨,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96万吨。面对如此庞大的废旧电池量,如何实现高效、绿色、经济的回收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深共晶溶剂:电池回收的新利器
在众多电池回收技术中,深共晶溶剂(DESs)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备受关注。深共晶溶剂是一种由两种或多种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液体,具有低熔点、高稳定性和良好的溶解能力。在电池回收领域,DESs可以有效浸出废旧电池中的有价金属,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创新突破:竞争配位策略
然而,传统的二元DESs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高固液比下传质动力学缓慢,金属浸出效率低;溶剂纳米结构中配体难以脱溶,导致选择性沉淀效果差。针对这些问题,中南大学张文超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竞争配位策略。
具体来说,研究团队在二元DESs(草酸-氯化胆碱)体系中引入了对甲苯磺酸作为竞争性配体。这一创新设计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提高浸出效率:对甲苯磺酸分子能与正极材料表面金属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有效破坏金属-氧键,加速高价金属的还原过程。
增强选择性沉淀:通过竞争配位作用,更多草酸和氯离子参与金属配位,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提高了目标金属的选择性沉淀效果。
简化工艺流程:与传统湿法冶金中的多级萃取工艺相比,这种新型DESs可以直接获得高纯度的草酸镍产品,大大简化了回收流程。
实验验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放大化实验:证明了所设计的三元DESs在大规模操作中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展现出良好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普适性实验:该技术对各种废旧正极材料(如NCM811、NCM622、NCM532、NCM111及其混合物)都具有高效的金属回收能力。
经济评估:回收策略能够减少试剂消耗,实现较高的利润(16.1美元/千克原料),并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73.5克/千克原料)。
展望:绿色回收的未来
这一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不仅为废旧锂电池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更为实现绿色、高效、短流程的电池回收技术开辟了新方向。随着进一步的优化和规模化应用,这项技术有望在未来的电池回收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解决环境、能源及资源危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