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焦虑?李珊珊教你轻松应对!
春节焦虑?李珊珊教你轻松应对!
“春节焦虑症”是当代社会中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随着春节的临近,很多人开始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期待、社交的压力、经济的负担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往往让人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对回家过年产生抵触情绪。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潍坊高新金马公学的心理教师李珊珊老师,为我们分享一些实用的应对方法,帮助大家轻松度过春节。
什么是春节焦虑症?
春节焦虑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患,常常表现为假期越临近,焦躁烦恼越明显,甚至对过年回家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其主要症状包括:
- 消化不良、胃口不好,伴有失眠
- 感觉被压抑、被强迫、被逼入绝境,充满担忧与恐惧
- 心跳加快,头昏眼花,对琐碎繁杂的事情极度烦躁
春节焦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
- 来自父母的压力:如没有找到对象、没有生孩子的打算、工作发展不顺等现状无法满足长辈的期待。
- 社交的压力:春节长假社交活动增多,如邻居拜年、家族聚餐、同学聚会等,频繁的社交会让一些人感到尴尬和不适。
- 经济压力:回家过年,买年货、准备压岁钱和礼物、来回路费等都是不小的开销。
如何应对春节焦虑症?
面对春节焦虑症,我们并非无计可施。李珊珊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应对方法:
1. 正视焦虑
焦虑,作为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在过年这个特殊的时刻,往往会被放大。当你面对一些不确定或者不可控的因素时,你的大脑会自动产生一些警惕和紧张的信号,让你做好准备。因此,存在“春节焦虑”,并不意味着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正常,你不必为此感到羞愧或者自责,可以选择直面它。
2. 制定计划
为了避免临场慌乱,提前制定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红包、礼物等问题,可以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而对于亲戚朋友的拜访,也可以提前规划好路线和时间。
3. 正确看待评价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春节焦虑症”,可以先审视一下你自己内在的评判标准,想一想这个标准究竟是来源于他人,还是根据你自身情况制定的。然后再设定合理的评判标准。通过反复觉察并调整自己的预期,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与平凡的自己和解,能让你更好地应对他人评价的冲击。还要理解评价的相对性,评价往往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和观点,别人的评价并不总是准确或公正的。
4.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春节期间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都能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5. 寻求心理支持
倾诉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方式,你可以与家人和朋友坦诚沟通自己的感受和压力,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如果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到生活、工作和心理健康,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找到根源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真实案例分享
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的心理/睡眠门诊,26岁的小陈(化名)向主治医师周敏聪吐露,“临近过年,我变得烦躁不安,特别是接到家里的电话。”回想起以往过年,与妈妈的相处成了小陈的“烦恼”,不被理解、唠叨、否定......“我真的不想过年了”,话语间,她的气息变得急促和颤抖。
32岁的王女士在面对是否回家过年的问题时也感到十分焦虑。“我真的焦虑!抗拒不想回,但有压力要回,所以很焦虑。”尽管最终抢到了从上海回程的票,但尚未结婚的她还是担心自己会成为年夜饭桌上被催婚的焦点。
另一位32岁的曹女士则面临着不同的困扰:回自己老家还是丈夫的老家?“既不想回自己老家,也不想去他家!”最后她选择留在南京“守家”,“我这是雨露均不沾!”而经济压力也是她感到焦虑的重要原因,“上班做牛马,回家做散钱童子!”
数据支持
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回家过年感到焦虑。有人甚至表示“比猪还害怕过年”“想妈但不想回家”。这种焦虑不仅源于对社交场合的不适,还与经济压力、个人发展期望等多重因素有关。
结语
春节是一个充满欢笑和温暖的时刻,不要让焦虑成为你过年的绊脚石。学会调整自己,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你也有权利,去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悲伤是可以的,焦虑是正常的,但你依然可以选择保持一份可以随时抽身出来的心情,找到属于自己的惬意。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假期。愿您在新的一年里,收获满满的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