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狂犬病日:市疾控中心教你如何防范狂犬病
世界狂犬病日:市疾控中心教你如何防范狂犬病
2024年3月,东帝汶报告了该国首例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一名19岁女性因被狗咬伤后未及时接种疫苗,最终因狂犬病发作不幸离世。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狂犬病防控的警钟。
9月28日是第10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努力,使狂犬病成为历史”。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其症状多样且严重,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无法治愈,病死率接近100%。
狂犬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两个方面。
暴露前预防主要针对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人员等。预防程序为在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在完成基础免疫后,1年后加强1剂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次。
暴露后预防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预防措施。如果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尽快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评估暴露等级,进行规范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除了疫苗接种,日常预防也非常重要:
-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流浪动物,不要随意逗弄陌生宠物。
- 在接触动物前,可以先让动物熟悉自己的气味,不要在动物进食或睡觉时打扰。
- 如果遇到陌生狗靠近,不要跑或大声尖叫,正确的做法是安静站立,避免眼神接触,等待几秒后慢慢走开。
- 家养宠物要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式。
市疾控中心在狂犬病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9月22日,市疾控中心急传科专业人员走进《967健康学堂》开展宣传活动,通过五个案例和三个常见误区的分析,详细讲解了狂犬病的传播方式、危害、预防措施、疫苗接种原则等公众关心的话题。活动采用易懂、易掌握的方式进行知识普及,现场与听众实时互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市疾控中心还负责监测全市狂犬病疫情,指导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防控工作。市民可以通过登录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中心官网,搜索关键词获得注册门诊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也可以通过电子地图服务,搜索“犬伤门诊”“犬伤”等关键词,找到最近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
狂犬病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处置,完全可以避免。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意识,为实现“零狂犬病死亡”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