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火爆出圈,揭秘自我认知新姿势!
MBTI火爆出圈,揭秘自我认知新姿势!
“你是i人还是e人?”“我是e人,ENFP,你呢?”近年来,这类夹杂着些许英文字母的神秘对话,流行于广大青年群体的社交生活之中。2023年12月公布的2023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中,“i人e人”更是位列首位,成为“最流行的社交标签”。
这一现象背后,是MBTI性格测试在青年群体中的空前火爆。从抖音40亿次的话题浏览量,到小红书50万篇的相关笔记,再到QQ音乐将年度音乐报告与MBTI相结合,MBTI已经从一个心理学量表演变为一种社交娱乐方式,甚至成为年轻人的新型社交货币。
那么,这个让年轻人如此着迷的MBTI,究竟是什么呢?
MBTI:一个源自心理学的“社交密码”
MBTI的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它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四个维度:
- 外倾(E)vs 内倾(I):你更倾向于与外界互动还是独处思考?
- 实感(S)vs 直觉(N):你更关注具体细节还是抽象概念?
- 理性(T)vs 感性(F):你更依赖逻辑分析还是情感判断?
- 判断(J)vs 理解(P):你更喜欢有计划的生活还是随性而为?
这四个维度两两组合,形成了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比如,ENFP代表外向、直觉、感性、理解型人格,而ISTJ则是内向、实感、理性、判断型人格。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适合的职业方向。比如,ENTJ(指挥官)适合担任公司CEO,而ISFJ(保护者)则可能成为优秀的护士或教师。
择偶新标准:MBTI让感情更“对味”
在感情生活中,MBTI类型会影响人们的沟通方式、情感表达和相处模式。比如,ENTJ型的人在恋爱中往往扮演主导角色,他们追求高效和明确的目标;而INFP型的人则对感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他们追求和谐与和平。
有趣的是,MBTI类型还会影响人们的择偶标准。比如,SJ型的人(包括ESTJ、ISTJ、ESFJ、ISFJ)倾向于寻找稳定可靠的伴侣,他们重视传统和承诺;而SP型的人(包括ESTP、ISTP、ESFP、ISFP)则更看重激情和乐趣,他们喜欢与伴侣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
为什么MBTI如此受欢迎?
MBTI在当代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我认知的需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渴望更好地认识自己,MBTI提供了一个简单易懂的框架,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社交认同的需要:MBTI成为一种社交标签,让人们能够快速找到与自己性格相似的朋友,增强了群体归属感。
娱乐化的趋势:MBTI被赋予了更多的娱乐属性,比如通过MBTI解读明星性格、分析影视剧角色等,使其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
理性看待MBTI:工具还是标签?
然而,随着MBTI的火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过度标签化:有些人可能过度依赖MBTI标签,忽视了个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刻板印象:将MBTI类型绝对化,可能导致对某些性格的偏见和歧视。
商业化的风险:MBTI测试被一些商家过度营销,甚至用于招聘和职业指导,其科学性和适用性值得商榷。
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MBTI:它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但绝不是定义一个人的全部。正如心理学家所言:“MBTI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结语:MBTI与自我认知的新姿势
MBTI的火爆出圈,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自我认知和社交认同的渴望。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性格测试,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某些特征。
然而,真正的自我认知不应该止步于一个测试结果。MBTI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帮助我们开启自我探索的旅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不妨把MBTI当作一个有趣的社交密码,但别忘了,真正的密码永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