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跨年许愿,真的能心想事成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跨年许愿,真的能心想事成吗?

引用
什么值得买
8
来源
1.
https://post.smzdm.com/p/a2x9od62/
2.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14/doc-ineexinc8858909.shtml
3.
https://www.sohu.com/a/809387768_122006510
4.
https://www.gjrwls.com/jinghua/20240206/939564068270768128.html
5.
https://www.sohu.com/a/809387656_121956424
6.
http://kpzg.people.com.cn/n1/2024/0902/c404214-40310960.html
7.
https://www.sohu.com/a/852408029_122066678
8.
http://www.fzlj.gov.cn/suc/login/logout?redirtUrl=http://www.fzlj.gov.cn/xjwz/zjlj/gslj/fsmq/201707/t20170705_1228826.htm

“五、四、三、二、一!新年快乐!”随着倒计时结束,人们纷纷闭上眼睛,默默许下新一年的愿望。这种跨年许愿的习俗,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球许多国家都普遍存在。比如在西班牙,人们会在跨年夜的午夜12点,随着钟声敲响,迅速吃下12颗葡萄,每颗葡萄代表一个月,象征着对新一年好运的期待。

这种习俗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心理学原理?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于在跨年时刻许愿?

心理学研究表明,许愿并非单纯的迷信行为,而是人们应对生活挑战、寻求内心平衡的重要手段。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抱有较高的期望时,后者往往会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简单来说就是你期望什么,就可能会得到什么。

这一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教育家雅各布森在1968年的一次实验中发现。他们随机挑选了一部分学生,告诉老师这些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8个月后,这些学生在学业成绩和智力测试上果然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个实验说明,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跨年许愿之所以特别,还因为它往往伴随着强烈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能让人对愿望更有信心。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目标设定理论”。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而跨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自然成为设定新目标的最佳时刻。

在现代社会,许愿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年轻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祈福仪式,而是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愿望。这种行为不仅能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还能获得来自朋友和陌生人的支持与鼓励,进一步增强实现愿望的信心。

当然,仅仅许愿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愿望的实现需要三个关键要素:明确的目标、积极的行动和持续的坚持。因此,在许下愿望后,更重要的是制定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所以,当2025年的钟声再次响起时,不妨试试这样做:闭上眼睛,许下一个真诚的愿望,然后睁开眼睛,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记住,许愿不仅是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更是一种激励自己不断前行的力量。让我们一起用行动让愿望照进现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