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季怕冷?试试艾灸暖身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季怕冷?试试艾灸暖身法!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98888
2.
https://www.hellotoby.com/zh-hk/article/beauty/%E6%9A%96%E5%AE%AE%E7%99%82%E7%A8%8B
3.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616516.html
4.
http://www.fl.gov.cn/bm/wsjkw/zwgk_46504/zfxxgkml/wsjk/jkkp/202403/t20240305_12992479_zbb.html
5.
https://www.jd.com/pccontent/1128685
6.
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408/t20240815_3775462.html
7.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39048.html
8.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639368.html
9.
https://www.shanwei.gov.cn/swwjj/zhuanti/jksw/content/post_1076144.html

冬天到了,你是否总是感觉手脚冰凉,怎么捂都捂不热?别担心,试试艾灸这个古老的中医方法吧。通过艾灸温煦气血,透达经络,驱散体内的风寒湿邪,让身体温暖起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每天花20分钟进行艾灸,不仅能让你告别冻手冻脚的日子,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快来试试这个简单又有效的暖身法,让整个冬天都充满温暖吧!

01

艾灸:温暖你我他的传统疗法

艾灸,是利用艾绒、艾条或某种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或患处,熏灼、熨烫或贴敷,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平衡的作用,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它调理范围广,无毒副作用,有“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的神奇疗效。宋代的太医窦材有“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之说,归纳起来艾灸疗法的主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温中散寒:艾灸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艾条性温热,使用艾灸可以疏通人体经脉,积蓄阳气,从而可以预防冬天寒气入侵,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

  2. 疏通经脉:艾灸具有疏通经脉的作用。使用艾灸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疏通身体的经络,不仅可以调和脾胃以及五脏的机能,还可以活血化瘀,起到疏通经脉的作用。

  3. 排毒养颜:艾灸具有排毒养颜的作用。通过艾灸可以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加速,促进身体内的毒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改善人体内分泌,使皮肤变得光滑,从而起到排毒养颜的作用。

  4. 预防疾病:艾灸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艾灸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02

艾灸的具体操作方法

艾灸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艾条温和灸、隔盐灸、隔姜灸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穴位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方法。

  1. 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每次灸15-20分钟。

  2. 隔盐灸:将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上置艾炷施灸,每次灸3-5壮,灸至局部温热舒适为度。

  3. 隔姜灸:将姜片放在穴位上,再放上艾炷施灸,适用于寒湿引起的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暖身穴位:

  1. 神阙穴:即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功效,对腹痛、久泻、虚脱、水肿等病症有防治作用。

  2.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

  3.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前正中线上。具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回阳救逆、调和气血的作用,对虚劳冷惫、腹痛泄泻、浮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有防治作用。

  4.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具有温阳升阴,引火归元的作用。

03

艾灸的适用人群和禁忌

艾灸适合阳气不足、脾胃虚寒、宫寒、关节疼痛等虚寒性症状的人群。特别是以下系统症状者:

  1.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怕冷,流清鼻涕,咳嗽吐白色泡沫样痰或吹空调后乏力后背发凉怕冷。

  2. 循环系统:心慌,主要表现为劳累后或熬夜后心慌心跳。心电图属正常者。

  3. 消化系统:腹胀、慢性腹泻、胃痛、恶心呕吐、反酸、打嗝或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无食欲,舌苔白腻。

  4. 泌尿系统:尿频尿急,主要表现为小腹冷痛,尿频尿急或老年性夜间频繁起夜小便。

  5. 疼痛类疾病:关节疼痛、腰膝颈椎等关节疼痛或者肌肉僵硬或吹空调后局部关节冷痛。或阴天下雨关节疼痛。

  6.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月经非行径期间血流不止,白带量多等属寒证虚证者。

  7. 男科疾病:腰酸乏力、怕冷。

  8. 其他病症:脏器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等。

但是,艾灸并非人人适用。以下人群需要谨慎:

  1. 实热证、高血压危象、孕妇等禁用。

  2. 面部、关节处等皮肤薄弱部位不宜直接灸。

  3.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等情况禁灸。

  4. 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异常的患者等忌灸。

  5. 艾灸过程中不宜进食寒凉之物,艾灸后一小时内不宜接触冷水或洗澡,灸后要多喝温开水以协助排毒,禁忌喝冷水。

艾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需要注意以上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

04

艾灸的注意事项

  1. 选择优质艾条:艾条的质量直接影响艾灸的效果,应选择色泽金黄、质地柔软、无杂质的艾条。

  2. 控制温度: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皮肤。一般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3. 保持舒适体位:艾灸时应选择舒适的体位,避免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引起不适。

  4. 注意通风:艾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烟雾过多引起不适。

  5. 艾灸后保暖: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可以喝一杯温水,帮助身体排毒。

  6. 持之以恒:艾灸的效果需要时间积累,建议每天坚持艾灸,连续灸7-10天为一个疗程。

艾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但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同时,艾灸不能替代正规医疗,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治疗。

艾灸,这个古老的中医瑰宝,以其独特的温暖力量,为我们驱赶冬日的寒冷,带来身心的舒畅。不妨试试这个简单又有效的暖身法,让艾灸的温暖陪伴你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