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多方联动:中国社区狂犬病防控的新进展
创新引领,多方联动:中国社区狂犬病防控的新进展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数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多个国际组织,制定了到2030年消除狗介导狂犬病的全球战略计划。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区层面的有效防控和创新疫苗技术的支持。
在中国,狂犬病防控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6月,由兴盟生物研发的国内首个符合WHO推荐的抗狂犬病鸡尾酒单克隆抗体制剂——泽美洛韦玛佐瑞韦单抗克瑞毕®获批上市。这是我国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暴露后预防提供了新的选择。
克瑞毕®具有双靶点、更广谱的特点,能够精准识别病毒糖蛋白的多个表位,有效中和全球狂犬病病毒流行株。临床研究显示,该产品在给药后1天内,90%以上受试者血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即可达到保护水平,365天随访期间生存率达到100%。这一创新产品的问世,不仅优化了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方案,也为全球狂犬病防控提供了新的工具。
在疫苗接种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狂犬病疫苗的研发。目前,已有三种迭代升级产品进入不同研发阶段:
无血清迭代狂犬疫苗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计划于2024年申报上市。该疫苗不含有动物血清,能显著降低过敏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新型工艺人二倍体狂犬疫苗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提交临床试验预申请。该疫苗突破了传统工艺的技术瓶颈,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mRNA迭代狂犬疫苗是国内受理的第一款非新冠mRNA疫苗产品,具有免疫接种针次少、保护性中和抗体产生速度快、综合保护效果好的特点。
在社区防控层面,中国采取了多部门联动的综合防控策略。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方案(2024—2025年)》,各地正在加强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时,通过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进一步优化伤口处置措施和疫苗接种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狂犬病的防控不仅仅是医疗系统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从个人层面,应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及时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一旦发生动物咬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按照规范接受暴露后预防。
展望未来,随着新型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陆续上市,以及社区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2030年消除狗介导狂犬病的目标是完全可行的。这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更需要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协作,我们一定能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最终实现狂犬病的全面控制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