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教你识别早期症状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教你识别早期症状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战胜淋巴瘤,共创美好新生活”。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被称为“会伪装”的肿瘤。据统计,我国约43%的淋巴瘤患者因误诊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对淋巴瘤的认识,学会识别其早期症状至关重要。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重要信号
淋巴瘤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这种肿大通常出现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患者往往在触摸时会发现这些部位有异常的肿块。与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不同,淋巴瘤导致的肿大通常没有痛感,且会持续增大。
除了浅表淋巴结肿大,淋巴瘤还可能侵犯深部淋巴结和器官,导致相应部位的症状。例如,如果淋巴瘤发生在胃部,可能会出现嗳气、反酸、胃痛等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发生在肺部,则可能表现为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如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
全身症状需警惕
除了局部症状,淋巴瘤还可能伴随一些全身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发热、夜间盗汗、短期内体重显著下降(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0%)等。这些症状虽然看似平常,但若持续出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自我检查方法
学会自我检查是及早发现淋巴瘤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触摸检查: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端指腹,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轻轻触摸和滑动。
观察痛感:如果淋巴结按压时有痛感,可能是炎症;如果无痛感,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检查质地:淋巴结的硬度是重要指标。偏软的可能只是普通炎症,而偏硬的则需要警惕。
活动度检查:正常的淋巴结可以轻微移动,而恶性淋巴结往往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
观察变化:注意淋巴结的大小变化。由炎症引起的肿大通常会自行消退,而恶性淋巴结则会持续增大。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淋巴瘤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相对较高。如果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即使是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经过综合治疗,治愈率也能达到60%至70%。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则因亚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
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瘤的治疗不同于一般实体肿瘤。由于淋巴细胞遍布全身,单纯手术切除无法根治。目前主要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许多过去难以治愈的淋巴瘤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已经能够实现长期生存,甚至达到临床治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提高对淋巴瘤的认识,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如果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如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发现淋巴瘤。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淋巴瘤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战胜这一“会伪装”的肿瘤创造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