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探秘:炎帝神农氏与《黑暗传》的秘密
神农架探秘:炎帝神农氏与《黑暗传》的秘密
1983年,一本尘封已久的民间歌谣集在湖北神农架被发现,这本看似普通的歌谣集,却震惊了整个学术界。它就是被誉为“汉民族创世史诗”的《黑暗传》。
《黑暗传》的发现填补了汉民族没有史诗的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平安指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史诗。”这一论断曾让无数炎黄子孙感到遗憾。而《黑暗传》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这一论断,更让华夏儿女为之自豪。
然而,对于《黑暗传》的性质和价值,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它是“民间歌谣”“民间孝歌”或“民间叙事诗”,甚至有人指出它可能源于明清时期的通俗小说。但更多专家,如中国神话学研究泰斗袁珂先生,坚定认为《黑暗传》是一部真正的创世史诗。
《黑暗传》与神农架的渊源,要从炎帝神农氏说起。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代表了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明发展。据《周易·糸辞》记载,中国上古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伏羲氏时代、神农氏时代和黄帝尧舜时代。炎帝作为神农氏时代的氏族部落首领,其主要功绩在于制作耒耜和开辟市场,发展经济。
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实际上是对神农氏时代人们在衣食住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伟大成就的总结。这些成就包括:
- 开辟洪荒,自强不息的精神
- 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 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 陶器的发明
- 农业的产生
- 定居生活方式的出现
- 音乐的创造
- 市场的开辟
这些功绩体现了奉献、创造的精神,对后世的衣食住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有深远影响。正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所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却有很多优秀的基因,在史前时期,在黄帝炎帝那个时代,已经孕育了。”
神农架不仅是自然的宝库,更是文化的传承地。这里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教育和科普活动,致力于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和自然教育保护理念。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已连续8年到全国高校开展研学活动,每年高达30多场次。同步线上线下开展研学游、观星观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与实践活动,借助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俗文化、科普、教育等资源优势,深挖研学游财富,助推神农架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5年1月在神农架召开的《黑暗传》学术交流会,进一步探讨了这部史诗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接力。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黑暗传》的价值,也让我们更加珍视神农架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黑暗传》的发现和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丰富的中华文化谱系。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创世史诗,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黑暗传》的发现,让我们明白,中华文明的根脉,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厚。”
神农架,这片神秘的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程。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黑暗传》的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神农架的文化价值,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来自远古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