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澍与隈研吾:杭州现代建筑的双子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澍与隈研吾:杭州现代建筑的双子星

引用
搜狐
15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6074307_121119379
2.
https://www.sohu.com/a/805305257_121627717
3.
https://www.caa.edu.cn/sz/zzjs/wangshu/zuopin/index.html
4.
https://www.toodaylab.com/31436
5.
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24/4/53440.html
6.
https://www.gooood.cn/hangzhou-xiaohe-park-by-kengo-kuma-and-associates.htm
7.
http://www.archidogs.com/original/gyinfo/2711.html
8.
https://courier.unesco.org/zh/articles/wangshukechixujianzhutixiyijingweiranchengfeng
9.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1800715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9/08/57798620_1137050780.shtml
11.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910998411.html
12.
https://www.ida-a.org/sjl_sj.php?id=2615&b=3
13.
https://www.gooood.cn/office-fact-li-xiangning.htm?lang=cn
14.
https://www.ida-a.org/sjl_sj.php?id=3031&b=3
15.
http://www.jpchinapress.com/static/content/WH/2024-09-06/1281644803087946478.html

杭州,这座千年古城不仅拥有西湖十景等传统美景,更在当代建筑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其中,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与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的作品,为杭州注入了新的建筑语言。

01

王澍:新乡土主义的实践者

王澍的代表作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占地约800亩。整个校区由多个建筑组团构成,宛如一座微型城市。设计中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坡屋顶、青砖灰瓦,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开放性与功能性。

在建筑材料上,王澍大量使用回收材料。例如,校区内的水岸山居建筑群使用了来自杭州老城区拆迁现场的700多万片旧砖瓦。这种对传统材料的再利用,不仅体现了可持续建筑的理念,更让建筑承载了城市的历史记忆。

另一座重要作品宁波博物馆,同样体现了王澍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追求。建筑外观采用回收的旧砖瓦作为外墙装饰,内部空间设计则充满现代感。博物馆的形态设计灵感来源于宁波传统的“瓦爿墙”,这种墙面由碎砖瓦片随意堆砌而成,既经济又美观。

王澍的建筑理念深受中国传统建筑影响。他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自然材料的使用和装配式建造方式,这与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他的设计试图在历史传统与现代风格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确保传统建筑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02

隈研吾:让建筑消失于自然

与王澍不同,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杭州的作品更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内的民艺博物馆。

博物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隈研吾的“负建筑”理念。整个建筑依山而建,采用多个四方形基本单位组合而成,屋顶覆盖着当地回收的青瓦,与周围山林融为一体。建筑外墙上,瓦片被嵌入交错的不锈钢网格中,形成独特的立面效果。这种设计不仅控制了室内光线,还让建筑仿佛悬浮于空中,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另一处重要作品是小河公园,位于杭州大运河畔。项目将一座废弃的油厂工业遗址改造成多功能开放式公园。设计中保留了原有的4个历史仓库和7个油罐,并通过一个轻盈的ETFE天篷将整个建筑群连接起来。天篷上的定制圆点印花图案能够过滤阳光,创造出柔和的半透明阴影,让建筑仿佛消失在自然环境中。

隈研吾的设计哲学是“让建筑消失”。他认为建筑不应该成为环境的负担,而是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通过使用自然材料和创新的设计手法,他的作品在杭州实现了这一理念。

03

对话与融合:杭州建筑的未来

王澍与隈研吾的作品在杭州形成了有趣的对话。王澍通过新乡土主义探索传统建筑的当代转化,而隈研吾则通过“负建筑”理念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虽然他们的设计手法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传统与现代、人工与自然之间平衡的追求。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杭州的城市景观,更为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它们证明了建筑不仅是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精神寄托。在杭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建筑理念正在碰撞与融合,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