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引用
中华网
1.
https://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250222/48001349.html
1985年2月20日,中国首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正式开启。40年来,中国南极科考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久前,中国南极科考团队设计的六足机器狗崭新亮相,其定制的鞋子和特殊保温处理的电池,为考察队员在极端环境下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来,中国南极考察队在考察过程中展示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如使用无人机寻找陨石、利用特制重力活塞柱状取样器提取海底沉积物等,彰显了中国在南极探索中的实力。
回溯历史,中国真正参与南极科考是在1985年长城站建成后。当时,中国的物资装备和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甚至没有专业的破冰船。然而,凭借考察队员们的艰苦奋斗,中国迅速在南极科考领域占据一席之地。1985年10月,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开始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发声。
在南极最具科学考察价值的三个点中,极点和冰点早已被其他国家占据,只剩下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高点尚未攻克。中国从1991年开始锁定目标,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这一“硬骨头”区域建立了昆仑站。
进入新时代,随着科研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南极科考事业迈入快车道。目前,中国已在南极建立了5个考察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三。这5个考察站各司其职:长城站聚焦生态研究,中山站侧重冰川和高空大气物理研究,昆仑站开展天文观测和深冰芯钻探,泰山站作为中转枢纽站提供保障支持,而最新落成的秦岭站则填补了中国在罗斯海西岸的科考布局空白。
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全面布局,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也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日益重要的角色。
热门推荐
塔山阻击战:中外战争史上经典防御作战的范例
股权转让印花税怎么计算缴纳?
炎陵黄桃品牌全案:从历史传承到品牌创新
老年人疝气可以做微创手术吗
如何寻找独立APP开发者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与分析
如何自制安全无毒泡泡水:详细步骤与配方分享
中间品出海全球“爆单”,揭露哪些大趋势?
网球肘的快速康复方法
如何有效降低车辆折旧费提升投资回报
疑似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界定与实务探讨
张雨绮罗律师吐槽大会:以幽默智慧解读法律热点
一款高品质的手机锂电池需要哪些认证?
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体育教学
炉石传说卡牌品质详解:从基本卡到传说卡的稀有度划分
流感季节到来!专家分享9个预防感冒的小贴士
更新后变“砖”?苹果对iPhone 12等机型停止验证更新
“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个中原到底指的哪里?是不是河南?
基因王国之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C位大咖”——基因
发热原因不明?别忽视“药物热”
公司债评级的方法有哪些?公司债评级的结果对债券市场有何作用?
如何申请安置房的条件?这些申请流程有哪些注意事项?
人工智能科普|漫谈 AI 的基本类型以及应用场景
光学的ND是什么?它与ND滤光片有啥关系?
从治病救人到教书育人:一位骨科教授的坚守与传承
Shell脚本基础语法入门教程
【有色专题】美伦价差成焦点,上涨惯性又添柴
曹植:野田黄雀行(译文+注释+赏析+朗读)
猎头提成怎么算?猎头提成机制是什么?
产品研发部门工作职责有哪些?深入解析研发流程与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