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引用
中华网
1.
https://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250222/48001349.html

1985年2月20日,中国首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正式开启。40年来,中国南极科考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久前,中国南极科考团队设计的六足机器狗崭新亮相,其定制的鞋子和特殊保温处理的电池,为考察队员在极端环境下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来,中国南极考察队在考察过程中展示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如使用无人机寻找陨石、利用特制重力活塞柱状取样器提取海底沉积物等,彰显了中国在南极探索中的实力。

回溯历史,中国真正参与南极科考是在1985年长城站建成后。当时,中国的物资装备和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甚至没有专业的破冰船。然而,凭借考察队员们的艰苦奋斗,中国迅速在南极科考领域占据一席之地。1985年10月,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开始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发声。

在南极最具科学考察价值的三个点中,极点和冰点早已被其他国家占据,只剩下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高点尚未攻克。中国从1991年开始锁定目标,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这一“硬骨头”区域建立了昆仑站。

进入新时代,随着科研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南极科考事业迈入快车道。目前,中国已在南极建立了5个考察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三。这5个考察站各司其职:长城站聚焦生态研究,中山站侧重冰川和高空大气物理研究,昆仑站开展天文观测和深冰芯钻探,泰山站作为中转枢纽站提供保障支持,而最新落成的秦岭站则填补了中国在罗斯海西岸的科考布局空白。

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全面布局,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也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日益重要的角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