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年夜饭: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非遗年夜饭: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2025年我们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作为春节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年夜饭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其成为非遗名录中的一颗明珠。
年夜饭的非遗价值
年夜饭的非遗价值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菜品上,更体现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仪式感中。从北方的饺子到南方的年糕,从家家户户的团圆饭到各地特色的民俗活动,年夜饭凝聚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和谐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非遗年夜饭的特色菜品
南京:什锦菜与盐水鸭
在南京,什锦菜是年夜饭的“头牌”。这道菜以十种或十种以上蔬菜精心炒制而成,每种蔬菜都要单独炒制,最后混合翻炒,色香味俱全。什锦菜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清代潘宗鼎在《金陵岁时记》中就有记载:“除夕人家,以酱姜瓜、胡萝卜、金针菜、木耳、冬笋、白芹、酱油干、百页、面筋十色,细切成丝,以油炒之,谓之十景。”
盐水鸭也是南京年夜饭不可或缺的美味。南京人爱食鸭,过年更离不开“斩个鸭子”。在建邺区文体西路的陈家鸭子店,临近春节时常常排起长队。盐水鸭皮白肉嫩,口感鲜美,是南京人餐桌上的常客。
江北:长芦板鸭与星甸牛肉
在江北新区,长芦板鸭是年夜饭桌上的明星。这种板鸭始产于明清时期,已有400多年历史,曾被列为贡鸭。长芦板鸭选用自然放养的麻鸭,经过数十道工序的精良制作,锁住鲜、香、酥、嫩的口感。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长芦板鸭已成为江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名片。
星甸牛肉则是浦口区星甸街道的特色美食。星甸街道是回民聚居地,其清真熟食闻名遐迩,已被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星甸五香牛肉选用野外放养的水牛腱子肉,配以秘制料包,用老土灶和大铁锅柴火慢炖而成。其口感香醇,长嚼后香味沁入心肺,稳稳占据着年夜饭的“C位”。
北方:饺子
北方年夜饭的主角非饺子莫属。饺子象征着“更岁交子”,寓意新旧交替。其形状像元宝,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在北方,包饺子不仅是烹饪,更是一种家庭团聚的仪式。全家人围坐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其乐融融。
南方:年糕与汤圆
南方年夜饭则以年糕和汤圆为主。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家庭团圆、健康长寿。汤圆象征着团圆美满,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和睦的美好祝愿。在南方,年糕的品类繁多,各地都有其特色名品。例如,浙江宁波的慈城年糕已有上千年历史,其制作工艺独特,以优质粳米为原料,经种、选、浸、磨、蒸、舂、印等10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
年夜饭的非遗习俗与仪式
除了美食,年夜饭还伴随着丰富的非遗习俗和仪式。贴春联、窗花等装饰艺术,舞龙舞狮、秧歌等民俗表演,以及守岁、祭祖等传统仪式,都是年夜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习俗和仪式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和谐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结语
2025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年夜饭不仅是一顿饭,更是一份文化传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家庭、和谐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情感。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份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让世界感受中国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