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诗词大会》揭秘蜀锦奥秘:从“五星出东方”到织造工艺
《2024中国诗词大会》揭秘蜀锦奥秘:从“五星出东方”到织造工艺
近日,《2024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出题:“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点评嘉宾蒙曼提到了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这是最具代表性的蜀锦之一。蜀锦不仅是中国织锦第一座里程碑,其纹样细腻、色彩丰富,在唐代贞观年间首开文字织锦之先河。蜀锦的织造工艺独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蜀锦的惊世发现
1995年10月,中日联合考古队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发现了一座贵族墓葬,出土了一件举世闻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这件文物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经测定为汉代蜀地织锦,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这件锦护膊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汉代蜀锦的高超工艺,也揭示了当时中原与西域的密切联系。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今天的新疆民丰县,距离长安8820里,有480户人家,3360口人,500名士兵。这件锦护膊可能是汉宣帝时期赐予精绝王的礼物,体现了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往来。
蜀锦的织造工艺:巧夺天工的技艺
蜀锦的织造工艺独特而复杂,主要采用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等技法。蜀锦的织造在汉唐时期以多综多蹑织机为主,唐宋以来使用束综提花的花楼织机。现代蜀锦则采用分条整经的方式,适宜牵彩条经。
蜀锦的图案设计也极具特色,主要分为六种类型:雨丝锦、方方锦、条花锦、散花锦、浣花锦和民族锦。其中,雨丝锦是利用经线彩条宽窄的相对变化来表现特殊艺术效果;月华锦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为特点,牵经时需要根据彩条配色以及经线配色的编号,按彩条的次序、宽窄、色经的深浅变化规律来排列籆子,每牵完一柳头,必须调换一部分篗子,称为“手换手”,此为蜀锦独有的牵经方法。
蜀锦的色彩鲜艳,对比性强,图案清晰,花型饱满,工艺精美。蜀锦分为经锦和纬锦两大类。以多重彩经起花的蜀锦为经锦,以多重彩纬起花的蜀锦为纬锦,其中经锦工艺是蜀锦独有的。这种独特的工艺和设计,使得蜀锦在众多织锦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蜀锦的历史地位:从宫廷到民间
蜀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兴于汉代,盛于唐宋。汉代时,蜀锦已成为重要的外贸商品和军费开支来源。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将蚕桑生产放在重要位置,蜀锦成为蜀国的重要经济支柱。
唐代是蜀锦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远销日本、波斯等国,还在贞观年间首开文字织锦之先河。宋代建立成都锦院,元明时期品种更多,应用更广。明清时期,蜀锦受到江南织锦的影响,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新品种。
蜀锦不仅是皇家贵族的奢侈品,也是民间常用的纺织品。在古代,蜀锦常被用作服饰、床帐、窗帘等生活用品,还被用作书画装裱、宗教用品等。蜀锦的普及,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绸文化的繁荣发展。
蜀锦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丝绸文化的变迁。从最初的宫廷贡品到后来的民间用品,从单一的图案到丰富的纹样,从简单的织造到复杂的工艺,蜀锦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丝绸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蜀锦的文化价值: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蜀锦不仅是精美的纺织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蜀锦的图案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如龙凤呈祥、福寿双全、四季平安等。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蜀锦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蜀锦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及欧洲各国。在古代,蜀锦不仅是贸易商品,更是外交礼品。据统计,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外运的丝绸,约三分之二产于蜀地,蜀地是汉唐“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货源地之一。
蜀锦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上。蜀锦的织造技艺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也推动了世界纺织业的发展。
蜀锦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其艺术价值上。蜀锦的图案设计精美,色彩搭配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蜀锦的织造工艺复杂,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蜀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蜀锦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