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糖尿病筛查新发现:早筛早治效果显著!
上海社区糖尿病筛查新发现:早筛早治效果显著!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35岁以上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1.6%,这意味着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四成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社区糖尿病筛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筛查数据令人瞩目
2024年,上海累计登记糖尿病高危人群222万,开展糖尿病筛查服务98万人。目前,社区管理糖尿病患者已达87万人、糖尿病前期2.5万人,规范管理率超过90%。这些数据背后,是上海构建的覆盖全市的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服务体系在发挥作用。
早筛早治效果显著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程健康管理,不仅提高了糖尿病前期和未诊断糖尿病人群的检出率,还有效减少了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测的人数。更重要的是,早筛早治有助于延缓甚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专家解读:为什么需要早筛?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黎衍云主任医师指出,糖尿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急性高血糖引发的酮症酸中毒等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二是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这些病变可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隐匿性,很多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发现可能已经出现了并发症。”黎衍云主任医师强调,“因此,早筛早治对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谁是高风险人群?
专家提醒,以下人群需要特别警惕糖尿病:
- 年龄40岁以上
- 超重或肥胖(BMI≥24kg/m²)
- 有糖尿病家族史
- 缺乏体力活动
- 高血压患者
- 血脂异常者
- 有巨大儿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上海模式:构建全程健康管理体系
上海的糖尿病防治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登记建档、风险评估、规范诊治等全程服务
- 二三级医院负责规范诊疗和技术指导
- 建成153家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
- 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健康管理智能化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刘风静主治医师表示:“通过这种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体系,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糖尿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如何预防和管理糖尿病?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需要从生活方式入手:
-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 适量运动,避免久坐
- 限盐、戒烟限酒
- 保持心理健康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一旦确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预防并发症。
上海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筛查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蔓延。这一模式不仅为上海市民带来了福音,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