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后一天都做了什么?秘密办了五件事,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慈禧最后一天都做了什么?秘密办了五件事,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驾崩,短短几个小时后,慈禧太后也宣告离世。这位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在生命的最后一天究竟做了些什么?本文将为您揭晓这位传奇人物最后的政坛抉择。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时期最高的掌权人,在晚年时遭受了不少争议。她的一系列决策被认为是导致晚清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然而,在慈禧太后生命的最后一天,她又做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这让人不禁思考,一个如此奇葩的人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什么?
选择溥仪为新皇帝
首先,慈禧太后对于新的皇帝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光绪帝驾崩之后,年幼的溥仪被慈禧太后钦点为新皇帝。尽管当时有其他一些有才华的人选,慈禧却选择了年幼且缺乏执政能力的溥仪。或许慈禧并没有预料到溥仪后来的表现,但在当时,她更关心的是延续满族大清的血脉,于是选择了溥仪作为合适的继任者。
规定女性不能干政
其次,慈禧太后下令规定女性不能干政。这一规定的背后可能与慈禧自身的经历有关。女性在处理政务时,通常会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而男性则更加注重客观问题。慈禧的垂帘听政时期,或许正是因为她认为光绪帝缺乏执政能力,所以选择了这一方式。而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依然坚持这一原则,展现了她对于女性在政治上的态度。
任命载沣为摄政王
第四件事是让载沣成为摄政王。这个决策被慈禧太后认为是她最为明智的一项举措。载沣是溥仪的亲生父亲,慈禧让他成为摄政王,实际上是为了约束年幼的溥仪。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有这样一位具有实际执政能力的人物在一旁,无疑是有益于稳定政权的。
任命隆裕太后掌政
最后,慈禧太后的最后一项决策,也是最让人疑惑的一项,就是她对于女性干政的规定和实际任命了隆裕太后掌政。这看似矛盾的做法引发了历史学家的广泛猜测。一种解释是慈禧太后为了为自己洗白,如果隆裕太后处理不当,慈禧可以借此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慈禧认可隆裕太后是因为她在当时的政治局势中能够胜任,而并非出于推卸责任的考虑。
在慈禧太后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可能希望通过这些决策来洗刷自己的历史形象。然而,她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并没有阻止晚清的覆灭。在慈禧去世的仅仅3年后,大清王朝正式灭亡,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天所做的一系列事情,既有政治考量,也有她对于家族和历史地位的关切。这位极具争议性的女性统治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