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时代,酒精消费的变化与应对
疫情后时代,酒精消费的变化与应对
2024年5月,卡内基梅隆大学在Nature Mental Health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新冠疫情对年轻人饮酒行为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大量饮酒的年轻人不仅显著减少了酒精摄入,这种积极变化在疫情结束后仍然持续存在。
酒精消费的变化与原因
研究团队对234名年龄在21-29岁之间的重度饮酒者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参与者在疫情前每月至少有四次大量饮酒行为,每次饮酒量为男性5杯或更多,女性4杯或更多。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年轻人在疫情期间每月饮酒量减少了近13杯,酒精相关问题也明显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积极变化在疫情结束后两年仍然持续存在。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变化可能与社交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疫情期间的社交隔离措施,如酒吧关闭、聚会限制等,迫使年轻人改变了原有的饮酒习惯。虽然单独饮酒的情况略有增加(约4%),但研究团队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社交场所限制导致的,而非情绪问题引起的。
然而,从全球奢侈品市场的角度来看,酒精消费的变化呈现出更为复杂的趋势。贝恩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制造商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约为1.48万亿欧元,其中优质葡萄酒和烈酒市场销售额保持在990亿欧元的稳定水平。这表明,尽管年轻人的饮酒量有所减少,但整体酒精消费市场仍然保持稳定。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可以通过消费模式的变化来解释。报告指出,消费者更倾向于将支出转向旅行和社交活动,而非传统消费。在葡萄酒市场,起泡葡萄酒受到的冲击较大,而桃红葡萄酒在度假胜地越来越受欢迎。在美国,消费水平较低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意大利葡萄酒而非法国葡萄酒;在中国,外出社交饮酒的场合减少对行业增长造成了一定压力。
各国应对措施
面对酒精消费的变化,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以香港为例,特区政府在2024年10月宣布下调烈酒税率,试图通过减税政策刺激消费,重振受疫情打击严重的酒吧和餐饮业。
根据新政策,香港将对酒精浓度高于30%的烈酒实行双层税制:以进口价200港币为分界,低于这一价格的烈酒税率维持100%不变,高于此价的部分税率降至10%。这一政策调整被视为香港政府试图复制2008年取消红酒税的成功经验。
然而,这一政策在业界引发了不同反响。香港酒业总商会创会会长苏又萍表示,业界原本期望将烈酒税降至20%,与澳门看齐。目前,澳门对烈酒征收10%从价税和每公升20元澳门元的从量税。香港酒吧业协会主席钱隽永则认为,减税政策对酒吧业的实际帮助有限,因为酒吧主要销售的烈酒价格大多在200港币以下,无法享受新税制的优惠。
长期饮酒的危害
尽管酒精消费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长期过量饮酒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肝脏损害、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受损、消化系统问题以及营养失衡等健康问题。
为了降低酒精对健康的伤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限量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 饮酒前吃些食物,尤其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以减缓酒精吸收
- 选择低度酒,减少酒精含量
- 喝水稀释酒精浓度,促进代谢
- 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血脂和血压等指标
-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充足睡眠
总之,疫情后的酒精消费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既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与个人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在促进消费和保护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科学的政策引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