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北京元宵节“走桥”和“摸钉”的风俗你了解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北京元宵节“走桥”和“摸钉”的风俗你了解吗?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5/19/73493751_1128051644.shtml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其中,“走桥”和“摸钉”是老北京民间百姓过元宵节时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健康和生育的祈愿,也反映了老北京独特的文化传统。

“走桥”和“摸钉”是老北京民间百姓过元宵节时的传统习俗。“元宵雪衬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如老北京民俗歌谣所唱,京城“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女都被允许走出家门参加元宵节的活动,除了赏花灯以外,必做的就是“走桥”和“摸钉”。“走桥”和“摸钉”的习俗盛行于明、清两朝,到民国时期还有流传,但到如今已经非常少了。

什么是“走桥”?所谓“走桥”,又被称为“走百病”,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因为桥在佛教中有“渡化”的意思,所以,过桥也就意味着“渡厄”。在正月十六那天,一些妇女罩上白绫衫,成群结队见桥就走,并出游到正阳桥、天桥等处,她们将桥当作“消”之意,可去病除灾,过了桥的可保一年腰腿不再疼痛。有诗曰:“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说的就是走桥之俗。

对于“走百病”这一习俗,明代明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民风一》中就曾记载:“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祸,前令一人持香辟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桥之所、三五相率一过,取变厄之意。”明代吏部尚书周用对这一风俗也做了非常生动的描述:“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

“走百病”时如果来到了城门、庙门前,那些已婚但尚未怀孕的妇女还要悄悄地摸摸大门上的门钉,这一习俗被称为“摸钉”。因为“钉”与“丁”同音,预示着家丁兴旺,“摸钉”可以帮助实现生个男孩的愿望,对此,《水曹清暇录》有记载:“正阳门上摸铜钉,云宜男也。”传说正阳门秉“正阳之气”,摸了正阳门的门钉,很容易生男孩。所以,许多妇女不怕路途遥远,纷纷前往正阳门城门摸钉。

“摸钉”的风俗,起源于元朝,及至明清两朝时,更加流行。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正月十六,或六月十六,妇女群游,祈免灾咎。暗中举手摸城门钉,摸中者,以为吉兆。”《都门竹枝词》中曾云:“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岁宜男定是谁。”

如今,人们去北京城的古建筑景点旅游时,遇到高大的城门,也会热衷于“摸钉”,但并非是“想生男孩”的期许,更多的是为了祈福和好玩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