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是一首赞美菊花品格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菊花环绕房屋的景象,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构思新颖,语言朴素,展现了菊花独特的魅力。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注释
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渊明爱菊,诗中常有咏菊的句子。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满园的景象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相联系,暗示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中的“遍绕”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当秋去冬来,百花凋谢,唯有菊花还在傲霜开放,这种坚韧的品格让诗人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赏菊之作。在旧时诗文中,常将菊花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此诗即为其中之一,约于贞元十八年(802)作于长安。
简析
《菊花》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先描述秋菊之多、花开之盛仿佛陶渊明家的景象以及诗人专注看花时悠闲的情态;后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道出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赞美了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全诗构思新颖自然,笔法巧妙,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