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法助你告别颈椎病
中医养生法助你告别颈椎病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人群颈椎病发病率高达15%左右,不仅老年人发病率持续走高,不少年轻人也深受其扰。中医治疗颈椎病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颈椎病: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曲度改变等引起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颈椎结构的改变和功能受限,严重时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颈椎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长期低头工作、坐姿不正确、颈部外伤、颈椎先天畸形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曲度改变,从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引发一系列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以及上肢麻木、头晕、恶心等。根据症状的不同,颈椎病可分为四种类型:
颈型颈椎病:最常见,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僵硬,通过休息和理疗可缓解。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上肢麻木、疼痛,可定位到具体神经根。
脊髓型颈椎病:最严重,可导致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甚至瘫痪。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复杂,可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心慌等。
中医治疗颈椎病:七大疗法显神威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其中“项八针”疗法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都有显著疗效。
1. 中药汤剂:调和气血,活血化瘀
中药汤剂以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为原则,方中用黄芪、当归、川芎补气行血,羌活、葛根活血去痛,川乌,延胡索行气止痛,天麻,青风藤舒筋通络,薏苡仁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予以7剂口服。
2. 针灸: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针灸是治疗颈椎病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可以取得良好疗效。颈椎病患者时有出现颈肩部僵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表现,可能还会引起头晕、手麻等。通过针灸,能够对人体经络进行调理,使其阴阳处于平衡之态,加速气血循环,从而纾解身体不适症状。针灸包括体针、头皮针、眼针、耳针等多种形式,对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针灸方法。有研究提出,使用针灸治疗颈椎病,能使患者疼痛感得到纾解,颈肩活动度得到改善,该治疗手段十分高效,且具较强安全性。
3. 推拿:放松肌肉,调整关节
中医推拿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说和腧穴理论,是通过手法作用于身体,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和肌肉,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促进人体自愈的作用。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法、按揉、点压、拿捏、弹拨等多种方法,正确的推拿治疗可以有效放松颈肩部肌肉、调整关节间隙,从而缓解患者颈肩部僵硬疼痛,改善患者头晕、手麻的症状。中医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4. 艾灸: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艾灸能够借助温热效用,使患者局部气血循环获得改善,从而纾解其疼痛感,改善病症,作用于特定穴位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如此,艾灸还能够使人体免疫、抵抗能力均获得强化,在颈椎病治疗中发挥正面效用。
5. 牵引治疗:增加椎间隙,减轻压迫
患者可以落座于牵引椅,佩戴好牵引带,同时将其在患者枕部、下颌部进行固定,患者头部朝前倾斜15度,第一次牵引治疗的重量控制为3千克到5千克即可,后续参考患者实况提高重量,最大重量不可超出10千克,治疗时间控制在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借助牵引治疗增加患者椎间隙宽度,使之椎间孔增大,进一步减少椎间盘内压,纾解神经根受压症状。
6. 拔罐:活血化瘀,通络舒筋
拔罐古称“角法”,是中医治疗颈椎病方式中较为多见的一种手段,一般是借助燃火、抽气等形成负压,在体表实现吸附,使局部皮肤充血或淤血,进一步实现活血、通经活络的效果。该手段可发挥活血化瘀和通络舒筋之效,推动颈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消除患者颈肩部肌肉疲劳,缓解疼痛的作用。
7. 耳穴压豆:调节生理功能,改善症状
耳穴压豆作为外治疗法的一种,能够在颈椎病治疗中发挥辅助效用。耳廓上分布的各个穴位,一方面是不同疾病的反应点,另一方面是针灸疗法的刺激点,耳廓上出现的阳性反应点,能够为诊疗带来相应参考。耳穴压豆能对机体生理功能加以调节,加速气血循环,从而使病症得到改善。此法能持续刺激穴位,疼痛轻微,无副作用。
“项八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利器”
“项八针”选取颈项两侧第二颈椎、第四颈椎、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的6个阿是穴,再加上哑门穴、大椎穴共8个穴位,进行针刺后配合手法治疗。《素问·骨空论篇》指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哑门和大椎同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不仅能振奋一身阳气,起到提升清阳、充盈髓海之功效,还可引领气血上行至颈项部,改善局部经络痹阻。《张氏医通·肩背痛》中曾云:“肩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不行也。”《简明医彀》中提到项痹多由风湿邪气侵袭足太阳经所致:“盖颈项强直,不能回顾,不得转动者,乃风湿之邪,干于足太阳经。”颈椎病的病位主要在经筋,经筋的作用包括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姿势体位。6个阿是穴所在位置是患者常见的颈部压痛点,正好经过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部,有温养筋肉、和血行气之功,与哑门、大椎共奏疏通经气、调和气血、补益脑髓之效。
从西医角度看,此法可以缓解项背部肌肉的紧张度,消除局部水肿、组织粘连,解除颈项部血管和神经的压迫刺激,改善了椎动脉上行汇入颅内基底动脉的后循环供血环境,改善颈部的微循环及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进而重塑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
中医治疗颈椎病:注意事项
不要长时间低头:很多人认为颈椎病患者要少低头。其实,颈椎的作用就是让人能够低头和扭头,但长时间低头会引发诸多不适。最开始,颈项部会出现疼痛不适,这是身体发出的提醒,告诉我们这个姿势让身体不舒服,必须停下来!但我们往往沉浸于当前的活动,如打牌、玩手机、伏案工作、做家务等,忽略了身体的提醒,继而造成损害。所以,颈椎病不是要少低头,而是不要长时间低头。那可以玩手机吗?可以!可以打牌吗?可以!但是不能长时间低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适当的停下来休息,当感受到不适时就要立马停下来休息。
合理选择枕头:经常有病人很骄傲的说:“李医生,我不睡高枕头啊,我枕头都不睡!”其实,高枕无忧是不对,但不睡枕头更不对!合理的枕头高度才是正确的。那么,如何才算合理呢?很简单,当我们把头放在枕头上时,枕头还有我们自己的一个立拳高,这就是合理的枕头高度。枕头时要枕到后颈部和枕骨位置的。
自我保健:在家也可以自我改善颈椎不适。平时多按一按、捏一捏自己的后脖子,这是很多人经常做的,那么有没有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呢?如下:
枕下肌群的有效拉伸:长期低头的人,头枕部会有明显的紧张不适感,我们可以通过拉伸枕下肌群来缓解一二。具体操作:双手十指交叉后抱于后脑勺处,手往前用力,头颈往后顶,形成一定的对抗,反复几次,可明显缓解。
斜方上肌的有效拉伸:如果感觉肩颈不适,且脖子疼痛明显,转头偏头时疼痛明显的,可做此拉伸。具体操作:端正坐直,如左侧颈肩部疼痛不适,则左手扣于坐凳边上(或压于臀部),身体右倾,再右侧旋转头颈,右手将头往右侧牵拉,反复多次。对侧反之亦然。注意力度适中,如出现刺痛、拉扯痛,应立即停下。
斜角肌的有效拉伸:如有明显的一侧偏头时颈肩部疼痛的,可做此拉伸。具体操作:端正坐直,如左侧颈肩部疼痛不适,则左手扣于坐凳边上(或压于臀部),身体右倾,右手将头往右侧牵拉,反复多次。对侧反之亦然。注意力度适中,如出现刺痛、拉扯痛,应立即停下。
- 及时就医:很多人认为脖子不舒服,熬一熬就好了。恰恰相反,很多严重的颈椎病、颈肩不适,都是拖出来的,小病熬成大疾。如果在家休息并自行缓解一段时间后仍无明显改善,请务必及时就医!通过针刺、艾灸、推拿、理疗、拔罐、刮痧等治疗,都可以有效的缓解并改善颈肩疼痛。
颈椎病的预防: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正确的坐姿应当是上半身保持挺直,肩部自然下垂,两脚平放在地面上。选择一把高度适中的椅子,使膝盖弯曲成90度,双脚可以平放在地面上。避免长时间低头。站立时,应保持身体直立,避免含胸或过度挺胸。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看电脑、写字或开车,都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如每45分钟)就起身活动一下,做些简单的颈部伸展运动。工作中适时休息,做些放松颈部肌肉的活动,如左右转动头部、上下点头等,都可以帮助缓解颈部的疲劳。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定期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提高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颈部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每天进行数次,每次持续几分钟。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受凉,以免影响颈椎的血液循环。在寒冷的天气里,可以佩戴围巾或穿高领衣服来保护颈部。夏天在室内,要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或风扇,以免颈部受到冷风侵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并积极强化颈部功能训练,我们能够有效避免和减轻颈椎病所带来的各种症状。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从而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