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涛:用“生命礼物”点亮他人希望
赵江涛:用“生命礼物”点亮他人希望
2024年11月,文成县中医院职工赵江涛成功捐献了27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121例、温州市第1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位90后青年,用自己的一份“生命礼物”,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一颗善心,五年坚守
赵江涛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结缘于2019年12月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当时,文成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正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赵江涛了解后,毅然决定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志愿者。
这一决定开启了他长达五年的等待。2021年,赵江涛第一次接到初筛配型成功的电话时,就做好了随时捐献的准备。为了这一刻,他不仅提前了解了大量相关知识,还积极锻炼身体,保持最佳状态。然而,前四次配型都没有最终实现捐献,但赵江涛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决心。
无私奉献,源于责任
作为一名卫健系统的工作人员,赵江涛深知血液病患者的痛苦和对生命的渴望。他说:“自己的一点小小付出就能让另一个生命得到延续,这是每一个卫健人都希望见到的场景。”
事实上,这并非赵江涛第一次参与公益活动。早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始无偿献血。据统计,赵江涛已累计无偿献血8次,献血总量达2200毫升。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得知一位学长家人手术急需用血时,特地从绍兴赶到杭州献血400毫升,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科学认知,消除误解
面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很多人会担心对身体造成影响。实际上,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再生的能力,捐献后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目前,外周血采集是主流的捐献方式,整个过程安全可靠,不会对捐献者造成长期影响。
赵江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在捐献前,他积极配合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体检、注射动员剂等。捐献当天,经过四个小时的采集,他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整个过程中,他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
爱心接力,持续传递
赵江涛的善举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文成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他印象深刻,称他是“非常愿意”“非常同意”的捐献者。在赵江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目前,文成县已有5例成功捐献,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正加入这一行列。
赵江涛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善举,更体现了社会对公益事业的重视和参与。正如他自己所说:“等待了五年,总算是圆梦了!”这个梦,不仅是他个人的梦,更是无数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之梦。
让我们为赵江涛点赞,为所有参与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喝彩!同时,也期待更多人能够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共同为生命续航,为爱接力。